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713章雪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3章雪灾(1 / 2)

 建兴元年,冬。

武关,潼关异动的曹军,在进入冬季后,突然的消停了起来。

真不是曹魏突然中止了作战计划,而是因为实际条件实在不允许。

雍州地界,进入十一月以后气温骤降,自十一月中旬开始下了第一场雪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雍州下了足足三场雪。

等时间进入了十二月之后,雍州再次下了一场大雪,持续了足足十天的时间,下雪的量,比去年十二月那次还要大。

整个雍州地界基本都被大雪覆盖,出门积雪足足有两尺厚,这样的天气下,别说出兵作战,就是出门串个亲戚都不容易。

这就是汉末小冰河期的威力。

在这种天气下,别说潼关和武关两地的曹魏军队,就是雍州的大汉郡兵们,也都缩回了邬堡或是营房内不出,连操练布防都做不到了。

而这一场大雪,不仅打乱了曹魏的军事部署,雍州的应战部署也同样被打乱了。

如今的雍州刺史府,最大的政务,不是应对曹魏可能的入侵,而是救灾。

今年的大雪太大了,雍州各地几乎都陷入了雪灾之中,而这年头的百姓,抗灾能力真的很低,几乎接近于零。

历经数十年战乱,百姓的房屋,很多都是木板稻草房,关中之地不是没有泥瓦房,但那基本都是有些家底的人家才能住的起。

去年满宠搞了一把迁民,很多百姓都舍弃了自己的家园,被迫离开家乡迁徙,虽然中间有一半的人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有些地方历经战火之后,房屋早就破败了。

因此,刚刚安置下来的关中百姓,基本都住的是木板稻草房,甚至一些中小型世家,也只能勉强修缮一下,住进泥瓦房而已。

就木板稻草房和泥瓦房的保暖能力,遇到这样大规模的降雪,人根本扛不住。

泥瓦房还好点,最多就是有些裂缝漏风,木板房.那就跟住野外没啥区别。

再加上降雪量太大,有些不坚固的泥瓦房都有些支撑不住积雪的重量,更别说稻草当屋顶的木板房了。

整个关中四十六县,每县都遭遇了雪灾,每县都出现了数量不小的难民。

光右扶风郡一地,总计近二十万丁口,有四万人受灾,因为房屋被压塌而不得不流落街头。

而北地郡,安定郡两地,也是受灾严重,前后加起来,关中四十余万人口,有十万百姓受灾。

受灾人数最少的,还得是左冯翊郡。

倒不是左冯翊郡太守胡遵治理地方有功,纯粹是因为如今左冯翊丁口不足,在这里呆着的大部分都是郡兵和北军,这些人是不计入丁口人数的。

但同样,受灾最严重的的地方,也是左冯翊郡。

左冯翊郡的丁口,大部分都是世家为了赎买雍州土地而释放出来的隐匿丁口,这些人被诸葛亮打包送来左冯翊后,就安置在民屯营内,准备屯田。

这些隐匿丁口,可是没有任何资产傍身的,他们能来到左冯翊,都是诸葛亮派人专门护送的结果,不然以这些人随身携带的口粮,让他们自己来左冯翊,那估计走不到汉中就得饿死大半了。

因此,这些人到了雍州之后,张溪还得派人专门出面组织他们安顿下来,给他们建造房屋,准备各种过冬物资。

可问题是,这些人抵达左冯翊的时间已经太晚了,都快十一月份了,再加上张溪也没有料到今年的冬天居然这么冷,下了这么长时间的雪,给这些屯田民们安排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木板稻草房。

没办法,这种房子建造起来简单快速啊,张溪本来想着,只要熬过这个冬天,过了春耕,再给这些屯田民改善住宅环境的事儿可谁知道,这个冬天就不好过。

事实上,为了应对这次过冬,张溪确实早有准备,但这些准备的基础,是建立在往常的过冬经验上的,突然遭遇这么大范围的雪灾,以张溪为首的雍州刺史府,确实有些准备不足。

在入冬前,张溪确实下过刺史令,要求各县提前准备过冬事宜,重点是囤积足够的粮草,各县修缮府衙,仓库,义所,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号召百姓修缮自家住所,为此官府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但.这年头的官府号召力,最多停留在县城里,离开县城到了乡下,官府说话都没有乡老好使。

而且啊,这年头讲究一个“民不举,官不究”,官府说归说,百姓做不做的,那是百姓的事儿,官府真不能强行干涉。

因此吧,整个雍州,张溪为首的雍州刺史府确实对这次雪灾的准备严重不足,但同样的,雍州百姓也对这次雪灾的应对,严重不足。

从十一月中旬连续下雪开始,张溪就意识到了,今年的冬天,可能比去年还要难过,早早的开始下令各州县做好救灾准备,同时张溪也开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准备救灾。

比如张溪就要求各县,随时做好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准备,同时让各县收拾好府库义所,随时准备好接纳受灾百姓。

可到底还是有些低估了雪灾的威力,当雪灾真正来临的时候,各县官府的府库,义所,根本无法容纳下那么多的灾民。

为此,张溪不得不下令,从府库中调用军中帐篷,分发各县,临时搭建军帐,收容百姓。

军帐确实不保暖,但好歹是毡布做的,起码它挡风啊。

总比让百姓在雪地里冻死要强的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