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如果有可能,还是不要跟东吴彻底翻脸比较好。
但关键是,东吴做的事情实在太恶心人了,即使是法正和庞统,虽然私底下也认可诸葛亮的判断,但在明面上,这俩一句话都不帮着诸葛亮说,能不给诸葛亮添乱,已经算是两人跟诸葛亮有默契了。
因此吧,这事儿,邓芝去做,不仅要面临东吴可能翻脸的危险,还要背负着来自朝中的压力.如果不是真心为了大汉着想,以邓芝如今的身份地位,真没必要趟这个混水。
但不管怎么样,在邓芝上奏,诸葛亮同意后,邓芝还是出发前往荆州,在荆州跟徐庶,马良略作商议后,再出使东吴。
建兴二年,最后的收尾,就是看邓芝出使的结果了。
至于北方凉州之围早在八月份的时候就解了。
治元多不是笨蛋,在被大汉凉州军团击退后,他知道自己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如果不趁着夏天赶紧往东迁徙内附,可就错过时节,过冬都成问题了。
因此,八月中旬的时候,治元多就已经撤围凉州,带着部众去曹魏的并州地区内附讨生活去了。
而雍州附近的袭扰作战,从七月一直持续到十月,有时候来的次数多的时候,一个月有五六次,少的时候一个月两三次,一直到十月下旬,雍州入冬后,慢慢减少数量,一直到十一月初的时候,雍州开始下雪,魏军的袭扰暂时停止。
张溪也算是总结出规律来了,估计明年开春,曹魏还得来这么一手,为的大概就是耽误雍州春耕.到时候加强防范就是了。
趁着入冬前的这段时间,张溪再次把雍州政务的重点转移到入冬安置的工作上来,万一今年再次遇到雪灾,好歹不能跟去年那样手忙脚乱的。
该准备好的粮草要准备好,各县要督促百姓加固房屋,囤积足够的取暖物料,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雪灾。
有了去年的前车之鉴,百姓们也不会把官府的备灾行为不当回事,能有点家底的,都开始按照官府的要求进行加固。
而辛勤劳作了一年,依然不剩下什么家底的百姓或者屯田民,也在冬天来临前,求助官府,开始搬入义舍,准备在义舍过冬。
说起这个义舍吧,真不是张溪首创的,甚至都不是张溪发扬光大的.首创之人已经不可考了,但发扬光大的人,其实是前前任曹魏的雍州刺史,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的钟繇,钟元常。
钟繇在长安各县都修筑了义舍,并以此作为各县的考核政绩之一,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收拢因为凉州军阀乱战后流离失所的百姓。
张溪在接任雍州刺史后,发现了这么一个好东西,立刻也跟着利用起来,用来作为备灾措施,专门让陈祗划拨了钱粮修复义舍,如果百姓在遭遇灾荒时无法靠个人的力量渡过去,可以到义舍求助,义舍会收留这些百姓,但同样的,也需要这些百姓在渡过危难后,承担额外多的徭役来偿还。
这是为了防止那些好吃懒做的人不思生产,全靠义舍救济。
去年雪灾,受灾百姓太多太广,这些义舍都容纳不下,逼得张溪不得不开放长安城内的世家空置房屋和宫殿群应对。
今年开春后,张溪第一件事就是以政令的形势,重拾钟繇的政策,把义舍的规模,修缮保养程度,作为地方官政绩考核的一部分,强令地方官修缮,扩建义舍。
这么一来,即使今年冬天再次遭遇雪灾,应该也问题不大了。
至于雍州走私粮草的事儿,其实今年七八月份,随着魏军袭扰关中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展开了。
那个时候,魏军的主要注意力,都在袭扰关中上,关中有百姓甚至世家入关避难,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查的也没有那么严格。
费祎就趁着这个时机,开始铺开走私路线和情报渠道的事儿,安排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入关,去联系走私十一月入冬前,第一批走私粮草就已经抵达了关中,补上了关中粮食歉收的一些窟窿。
总而言之,建兴二年的雍州,在各种骚扰,重建中,慢慢的度过,一直来到了建兴三年。
自打进入建兴三年的正月起,张溪立刻加强了左冯翊和右扶风两地的戒备。
按照张溪的预想,曹魏对雍州的袭扰,将变得常态化,持久化,尤其是即将面临化土春耕的时节,曹魏必然不会放过这个袭扰破坏雍州春耕的机会的。
但.张溪全力备战,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三月初,依然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关于曹魏入侵的战报。
相反,在时间进入三月中旬的时候,张溪得到了一个洛阳细作传回来的重要情报。
曹丕病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