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满唐华彩> 第201章 不矜细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1章 不矜细行(2 / 2)

不一会儿,李龟年果然带着女弟子来了,纷纷将乐器摆开,第一首唱的就是王维的诗,还是刊在邸报上那首歌功颂德的诗。

“凤底朝碧落,龙图耀金镜。维岳降二臣,戴天临万姓。”

第二首唱的是薛白歌功颂德的诗……其实还是王维的诗。

他们在皇城衙署里饮酒,还听曲,这般颂赞圣人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王昌龄却觉甚是扫兴,果然还是赖皮了,上前抢过一把琵琶,道:“我来,给你们唱一首我的新诗。”

手指抚过琴弦,曲调响起,他开口,声音苍老悲凉,唱的却是《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歌声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让人回到了汉代。

那是春暖时节,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盛放。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妙丽善舞,得了汉武帝的恩宠,特赐锦袍。

如此盛宠,以至于汉武帝废掉了皇后陈阿娇,可见其喜新厌旧,荒淫奢侈。

一首诗,明写的是新人之受宠,暗抒的却是旧人之怨恨。

李龟年脸上的笑容尴尬起来,连眼角的皱纹都显得无奈。

“酒也差不多了,众人也醉了,早些歇吧。

“是啊,旁人都在编书,我等在此饮酒作乐,不妥当。”

众人都这般说了,气氛被破坏得差不多,薛白遂道:“我引王大兄去号舍。”

“有劳薛郎了。

薛白遂领着王昌龄往后衙走去。

走过长廊,王昌龄停下脚步,抚着廊边的柱子,道:“秘书省,二十又一年了啊……开元十五年,我进士及第,与你一样,起家官也是校书郎。”

他看向薛白,又道:“但我当时没你这般年轻,快到而立之年了。扬名的路不好走啊,我年轻时本欲到边塞拜谒节度使,可不太顺利,好在诗名广传天下,得了张公的认可,出仕之初,官途还是顺的。”

我也是得张公的庇护,方能活到今日。

“听说了。”

月光不算太暗,薛白遂吹灭灯笼,与王昌龄在庭院中闲聊,他有一个消息要说。

但先开口的却是王昌龄。

“你状元及策,起家校书郎,这两步已走对了,下一步便是要外放畿尉了?”

确实有所准备。”

大唐官场的升迁途径基本就是这样,校书郎、畿县县尉,有了这中枢、地方的基层资历,下一步才可调回来担任中层清望言官。

如颜真卿,十二年前便是校书郎,中间守孝三年,之后重考博学鸿词科,任畿尉,之后任御史、巡查陇右。看似官阶很低,但资历、名望已足,且才干有目共睹,其实已踏出关键一步,只要再迁一两次官就能突飞猛进,进入尚书、宰相的候选队列。

王昌龄原本也是打算这般升迁的,叹道:“校书郎我任了四年,博学鸿词登科,迁任汜水县尉,正九品下的官职。”

他语重心长,又提点道:“你有了功劳,不必再考吏部试也能迁官。但切记,不可贪图品级,宁可降品级,也一定要畿尉。宁要汜水尉,不要江宁丞啊。”

彼此才相识,王昌龄能做这种提醒其实殊为不易,无怪乎他交友满天下。

“谢王大兄提点。”薛白郑重致谢。

这些道理他虽然都知道,但只有在王昌龄身上才有深刻的体会。

大唐是关中本位,所有的财赋、资源、官位都是向关中倾斜的……除了这些年兵权流向边镇,其他一切都是优先供给关中,要想最快地往上爬,就得在畿县。

王昌龄见这少年听劝,欣慰地点了点头,叹道:“官场上的事,我也只能提醒你到这一步了,再往后的,我也教不了你,只能提醒你莫步我的后尘。”

那是在开元二十五年,他已入仕十年,正打算往监察御史迈出关键一步,恰逢朝中张九龄失势,李林甫拜相。

任他当时是大唐第一诗人,大势涌来,瞬间让他十年间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事牵连,贬往岭南。

“岭南太苦了。”即使是王昌龄,提到岭南也是叹息,道:“我本要死在岭南,但蒙上苍眷顾,开元二十七年二月,圣人大赦天下。我才到岭南没多久,便折回长安,后被量移为江宁县丞。”

量移就是指获罪的官员遇赦后,移到近地安置,他这一辈子几乎是升迁无望了,没被贬谪都幸运。

<scripttype="text 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满唐华彩更新,第201章 不矜细行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