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至高神祗之路> 天、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天、神(1 / 2)

 天

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称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帝、昊天帝等,即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玉皇帝(或者玉皇大帝);又称苍天、天、苍、老天、老天爷等,如“天意”、“苍天在”、“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天啦!”中的“天”。

《『毛』诗传》:“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昊天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

郑玄曰:“帝者,天之别名也”;另一方面,有时又作了区分,如《汉书》记载:“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帝”,其中又将天和帝区分开来,帝地位低于天。

以郑玄为代表的神学体系认为帝为天之别名,总共有六天、六帝。六天帝即昊天帝与五方帝。昊天帝(天皇大帝)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为一方天帝,分别为中央土德黄帝含枢纽、小说网木德青帝灵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纪。

以王肃为代表的宗教系统认为五行人帝可称为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帝即代表祭天。中华文化中单帝即指昊天帝。六帝中,五行人帝可称为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帝即代表祭天。

按《隋书?礼仪》所载:“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帝,但不得称天。”周朝以后的儒教继承了周以前的中华宗教信仰传统,因而历代祭天延绵不绝。

春秋战国之时,思想进步,人文理『性』精神勃发,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神为人创,民为神主,则古神秘观念渐消,“皇天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天”取代,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而“敬天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殷周人指最高的人格神,宇宙的主宰。春秋之际社会动『荡』,天命观发生动摇。

孔子既承认主宰之天,以文之灭兴决定于天,又指自然之天。墨子非命,却提出“天志”以赏善罚恶。老庄以道生天地,否定了天的至『性』,认为天即道之自然。荀子以天为自然,认为“天行有常”,主张“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反对“错人而思天”。西汉董仲舒讲天人感应,又以天为最高的神灵,万物的主宰。方小说汉王充则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唐刘禹锡提出天人不相预,反对天命论。北宋张载认为天即太虚之气。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否定了天的人格意义,代之以绝对精神。王守仁则以心规定天,“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反映了对天的认识的分歧和思维的进步。

在汉语中,“神”“仙”二字常常合成一个词来用,其实,神与仙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文化中,神这个概念不是宗教『性』质的,和西方的“gd”中国的“佛”“仙”不同,神是个信仰概念,是个制度概念,这点要详细注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