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王朝的腐朽> 第18章商纣王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商纣王二(2 / 2)

西伯侯姬昌这次回到周之后,也像成汤那样发展周的实力,推行仁政,等待着商王朝的气数耗尽。

而帝辛也好像就此把周给遗忘了一样,哪怕是西伯侯在消灭黎国之后,帝辛的大臣向帝辛报告,此时的帝辛就像是当初的夏桀一样,昏庸到了极点,看不清王朝的末路,还自以为天命加身。

姬昌在位五十年而逝世,他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此时的商王朝与周的矛盾已经十分明显,而周的实力已经十分强大。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生息之后,武王亲自率军东征,在盟津这个地方与背叛帝辛的诸侯会师,据说当时前来的诸侯数量有八百个,可武王觉得讨伐商王朝的时机未到,便又班师回国了。

此时的商王朝虽然已经是行将朽木,帝辛也早已没有继位之时的雄心,昏庸无道、残暴不堪,可他的身边还有着不少的忠臣贤良。

微子多次劝谏帝辛,可都没有结果,便逃离了殷国;比干屡次进谏,惹怒了帝辛,被帝辛剖胸挖心;箕(jī)子(帝辛的叔父)见到这样的情况十分害怕,本想要靠着装疯逃过一命,可被帝辛知道之后反倒把他囚禁了起来。

这三个人在后来,被孔子称之为殷末三仁。

而这一逃、一死、一囚,预示着商王朝的内部已经分崩离析,姬昌没有等到的灭商时机,终于被他的儿子姬发等到了。

帝辛二十九年,武王正式出师伐商,第二年,伐商大军进行了孟津之誓,确立了周的领导地位,进行了灭商前的最后准备。

帝辛三十年(约公元前1046年),周率领的伐商大军与帝辛的军队在牧野进行了交战。

据《史记》记载,周与诸侯会兵共有四千乘(一乘共四匹战马、一辆战车、车上三名甲士,车下步卒七十二名、后勤二十五名,共一百人),帝辛亦派兵七十万进行抵抗。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只王朝末路的军队是无法与带着正义之名的部队抗衡的。

帝辛成为了商朝最后的一任君主,而他的结果无论是自焚而死还是被斩首而死,意义都已经不大了。

看他的一生,你好像觉得他是活该。

一国之君,受万民供养,得诸侯朝拜,昏庸他自己选择的,无道他自己造成的,享万千之尊荣,终遭天地之大刑。

可笔者有时会替他感到一丝惋惜,面对这样的危局,他怎么就走到了这样的局面,哪怕一开始他就没办法改变结局了。

甚至我的脑海里还出现了隋炀帝和明朝崇祯皇帝,他们三个人其实是有着本质上区别的,可都曾想要力挽狂澜,最后却都走向了失败。

在我一番激烈的思想争辩之下,最后还是得出了一个结论,帝辛这个人好像就是活该。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德行上是有大问题的。

作为一个帝王,他可以肆意使用自己的权力,发泄自己的欲望,不论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等到他失败的时候,不论他的功绩如何,胜利者和我们后来人,都可以说他一句,活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