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觉得刘家从没有像今天这般,整整齐齐的团聚过。于是打电话,询问四姑的儿子,有没有空,回来一起祭祖。并言明,你二叔的儿女回来了。多年前,在外地被洪水卷走,儿女被人收养。两孩子长大了,回来寻亲了。
不说详细了不行。看似亲戚,实则毫无半点情分。亲情是唯一的纽带,只不过这根绳子,太细了。
四姑的儿子,闻听此事,不觉好笑。老刘这一家,真的鸡飞狗跳,不得安生。算是活着的人,替四姑参加下刘家的团圆吧。请了个假。算算时间,查看网上的车票,算算换车时间,两个小时,能到。
大伯觉得,拖一拖时间,应该能行。拉着王伯,聊起了一些他父亲,小时候的趣事。
大伯的儿子,也急忙赶了回来。开网约车,油门一响,黄金万两。不过这句话需要稍稍改动。电门一响,比烧油强。街上的出租车,网约车,大都成了新能源车,全是电车。
来的路上,还听到开了几年能源车的老司机抱怨,头发掉的厉害。也不知道什么回事。
见到大伯儿子,头顶稀疏的头发,王伯算是明白了,开电车,真的掉头发。
大伯聊到老二当年,是十里八乡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十几岁就去当兵了,当了9年文艺兵。当时老二最调皮。送去当兵,既能管教,也能管饱。
回来的时候不到三十。当时那叫一个意气风发,羡煞旁人。
然而好景不长,出事了。
三叔跟小姑娘你侬我侬,被头头围起来了。因为三叔喜欢的小姑娘,早就被头头盯上了。
头头要求老二坐下来喝杯酒,大家和和气气的,像个朋友一样,聊聊天。
可他,贪那一杯酒,爱喝酒。头头隔三差五请他喝酒,甚至利用他的名字。
于是,妥妥的,进去了。大伯刚说的时候,王伯没听懂。好在管理局的人门清,给翻译了下。离家太久,也从未学过本土方言。王伯总会有几句听不懂的。
爷爷从来没看过老二,一次都没有。奶奶舍不得,到了允许探视的时候,就去一回。
也正因为如此,三叔不喜欢爷爷。
刑期结束,老二也已经三十几岁的人了。回来没几天,就当场质问父亲,为什么没去看他。
父亲说:做错事,就应该受罚。如果没有我,你妈能知道你关在哪?能知道探视时间?做错事,就要认。平时不跟那些人保持距离,起火了,烧到你,你也不要叫。
一年后,老二娶老婆了,也就是王伯的妈。此时的老二,已经原谅了父亲。有了孩子,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也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然而三叔,从来没有原谅过父亲。二哥在,他就是这家的一份子。二哥不在,他就不再是这个家的人。任他老头子说的再冠冕堂皇,他就是不信。老头子就是太清高了,守了一辈子的名誉,不想被小辈给破坏了。所以要与犯罪的二儿子,划清界限,守住名誉。
老爷子是个纯粹的人,听话的人。如果一个人爱护自己的名声有错,那不是他错了,是大家错了。但法不责众,孤掌难鸣。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所以,大家对了,他反而不合时宜。
新旧观念的冲突下,三叔选择了不原谅父亲。
外出务工养家的王伯父母,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虽然制服不穿了,但忠肝义胆还在。参与了救援,却没料到,一去不复返。自己的妻儿,却差点命丧水灾。
老二没了,老三对这个家,也就没了感情。在他眼里,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名声的父亲,没资格管教他。父亲说他两句,他就要走。老父亲气的打了他几巴掌,他走的头也不回,携家带口,麻溜得很。
人呐,就是不经念叨。大伯正说着往事的时候,门口有人来了。
大伯抬头一看,三弟回来了。
大娘紧张的很,这两人从来不对付,别又吵起来。
三叔歪了歪头,用眼神询问大伯,眼前这人是二哥的孩子?直接忽视了紫黄二毛,二哥的孩子,不可能搞这些花里胡哨。
大伯点了点头。
三叔瞬间热泪盈眶,想摸王伯的头,又怕两人不熟,惹人反感。想说点话,却说不出口,太生疏,不知道怎么起头。最后憋出几个字: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三叔。”王伯是个聪明人,猜出了来人的身份,领着刘春妞,一起叫人。
“诶,诶。”三叔眼里的光亮,顺着脸颊淌出两道小溪。
王伯想擦拭三叔的眼泪,却意识到自己是小辈,有些事情不能做。
三叔哭着哭着,便抱着王伯,然后哭的更伤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