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卖花女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卖花女3(2 / 2)

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父谢裒,官至太常。也就是说他是高级干部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中央高级官员家的子弟。不但见多识广,而且深知官场规律和官场黑暗。谢安四岁时,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即东晋初年的名士王承)差。“他在童年时,便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谢池每每说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十分得意的样子,好像谢安不是他的祖先,是他的亲儿子一样。

谢安少年时,得到名士王蒙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朝廷最初征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职,都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说好听点是淡泊名利,说不好听点他是见惯了官场黑暗,不愿意插足官场而已。

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督促逼迫,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征召他为尚书郎、琅玡王友,谢安一概推辞。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也被他写信拒绝。有关官员上疏认为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谢安便放浪于东部的名胜之地。

谢安曾到临安山,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区别!“又曾与名士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谢安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每次游赏,总是携带歌女同行。

每一次谢池讲到这里的时候,小花都会鄙视这个祖先,他这么多情风流,难道不顾忌家里妻儿的名誉吗?难道这个祖先和父亲谢池一样,都是一个对自己家庭不负责的男人?小花从小鄙视这种男人,也导致她长大后性格上的一些怪异。小花不但从小鄙视一些男人,更是不愿意相信这种男人,小花从小多疑多心成为了小花的一个毛病。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说:“安石(谢安字)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当时,谢安的弟弟谢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担负守边的重任。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超过了谢万,有任宰辅的声望。他平素常常用礼节来教导子弟。

小花听到这里的时候,总会心里嘀咕一些话。她觉得这个祖先不但优点不负责任,而且喜欢沽名钓誉。明明不想当官,为什么还要经常和一些当官的人来往?从一开始动机就不纯,不是真正想隐居的人。当初不当官一定是嫌弃官位低,这才不愿意去当官的。只要官位够大,只要符合他的要求,他一定屁颠屁颠去当官的。要是他不想当官的话,躲在深山老林里面,谁也不可能找得到他,他就不会有麻烦了。说到底,他就是一个心口不一,沽名钓誉的一个伪君子。这是小花这个后人,对自己祖先谢安的最终评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