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花子赵1四十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花子赵1四十六(2 / 2)

修改盐法

清朝盐政向来采用明朝纲盐法。这种办法,由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垄断。盐商垄断盐业,又须维持庞大的销盐机构,导致盐价提高,引起销售困难。不照章纳税的私盐泛滥,盐引滞销,盐税减少,盐商遭受打击,纲盐法难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的主张。旻宁支持陶澍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推广这种任何人只要纳税,都可以领票运销食盐制度,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价,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允许开矿

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朝后期旻宁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政策,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文化

旻宁与嘉庆帝一样都算是因循守旧的帝王,但旻宁毕竟比嘉庆帝多点改革精神。这里不妨举个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1827年),旻宁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

外交

旻宁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林则徐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当英国舰船北犯,到达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旻宁傻眼了,害怕了,立刻从主战的立场转变为主抚即妥协的立场。穆彰阿、琦善把英国的强盗行为归罪于禁烟,旻宁听信谗言,撤了林则徐和原任两广总督后为两江总督的邓廷桢的职。他派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国谈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意思是既不要给英国割地赔款,又不跟英国发生军事冲突。多幼稚的旻宁啊!这等于既不让闯进屋里的强盗抢走东西,又不必跟他搏斗。琦善对英方让步,私自允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旻宁将琦善锁拿并先后派杨芳、奕山对英作战。杨芳没有阻止住英军向广州城前进,道光慕陵楠木殿奕山先是冒险后是投降。二十二年八月,英舰开到南京下关江面,绝望的旻宁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宁也就成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旻宁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指挥失败,使中国蒙受耻辱,实在可悲。但他更为可悲的是在此事件之后他没反思,没有任何振兴王朝的举措。

历史评价

《清史稿》: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呜呼,悕矣!

《清实录》:尧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汤,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汉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万一。即车攻吉日,作为诗歌,号曰中兴。

嘉庆帝:忠孝兼备,岂容稍靳恩施。

萧一山:嘉庆以后,武力不竞,纪纲败坏,教徒纷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节俭,均有可称。

费正清:他(旻宁)看来是一位谨慎小心的,甚至是胆小的统治者,宁可与几个心腹顾问进行密议,而不愿接受实际的批评或警告。

冯尔康:旻宁是遵循皇家家法的……清朝的“勤政爱民”家法,确是代代相传。这是将皇帝对国家臣民的责任心具体化了,应有可以称道的内容。

阎崇年:道光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孟森:宣宗之庸暗,亦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

喻大华:旻宁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

郭实腊:尽管他具有宁折不弯的诚实品性;对受难者悲天悯人,乐于助人之所需;他还有一些商务方面的习惯可以让他在银行交易中成为一流的专家。但是,他没有作为帝王的天赋;他可以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诚实的农妇;在任何方面都有可靠的品质,但是缺乏帝王所需的明晰的洞察力。

季云飞:毋庸置疑,《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香港的割让,作为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道光皇帝旻宁,应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的历史责任。然而,历史现象是错综复杂的,简单的历史结论无助于对旻宁作出历史的、客观的、准确的评价。

张玉芬: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

朱诚如:道光作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的中方决策者和指挥者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如果做出道光的妥协投降路线导致战争失败的结论,似乎尚欠公允,且与历史实际不符,因为道光在鸦片战争中,并非自始至终都执行妥协投降路线,相反,在鸦片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道光是主张抵抗也实行了抵抗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