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偷心贼4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偷心贼40(2 / 2)

杜锡珪民国十四年(1925年)12月,直奉联合执政,直系重新上台,杜锡珪东山再起,重任海军总长。1926年6月,在奉系的压力下,第三次颜惠庆内阁倒台,杜锡珪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成立杜锡珪临时内阁,同时摄行大总统职权。然而,杜锡珪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权力,受到奉系制肘。同年10月,杜锡珪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发动北伐,取得很大进展,杜锡珪感到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因此积极促成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给予第一舰队、第二舰队行动自由。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海军正式宣告加入国民革命军。

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北京政府将海军部、陆军部合并为军事部,担任海军总长的杜锡珪因此去职,成为北京政府最后一任海军总长。杜锡珪本人对参与政治缺乏热情,又加上和冯玉祥的交往受到蒋介石猜疑,此后他遂和政界几乎无关。

下野生涯

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国民政府特派杜锡珪为考察欧、奖、日海军专员,先后赴日本、关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考察。次年10月,杜锡珪结束考察回国,编纂了《考察欧美日本海军报告书》,介绍了各国海军教育、组织、装备及军用航空发展等情况。

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杜锡珪以海军上将衔出任马尾海军学校校长,但并未就职。次年1月,杜锡珪被聘为国难会议委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政府,杜锡珪拒绝与其合作,离开福州赴上海暂避。

同年12月28日,杜锡珪在上海病逝。享年60岁。杜锡珪死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其明令褒扬。他的陵墓位于福州西门外怀安村,即如今的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内,其墓志铭后来被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存收藏。

人物秩事

杜锡珪早年嗜烟成瘾,终日卧在鸦|片铺上,很少到海上巡弋。所以,萨镇冰讥笑他是“陆军司令”。

杜锡珪任马尾海军学校校长期间,还留下一段看手相分专业的笑话。当时,马尾海校规定,已被录取的新生要经校长测试后划分专业。这是一件棘手的事,因为大家都认为学航海专业(清末称驾驶班)将来能当官,所以趋之若鹜;而轮机专业(清末称管轮班)却少有问津。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专业,的确需要动一番脑筋。杜锡珪任校长时,却有他独特、快捷的“测试”方法。他让每位新生伸出左手,由他来看相。他认为是将军材料的.就分到航海专业,否则就分到轮机专业。这样,每次近百名学生,他只需一个上午就能轻松“测试”完毕。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吴佩孚早年先后又到开平武备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军校学习,毕业后到北洋督练所参谋处任职。辛亥革命时,在曹锟手下任第三师师长。曹吴在北洋军阀时期结成军事集团,史称直系军阀。1920年,吴、曹直系军阀与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之间爆发了直皖战争,曹吴得胜,入主北京。在京期间,吴佩孚主张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内问题,遭到曹锟及其它军阀的反对,只得率师回顾洛阳。徐世昌任大总统时,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1922年,吴佩孚反对梁士诒内阁将胶济铁路的权益出卖给日本,反对直系通辑的皖系政客,导致了直奉大战。最后将张作霖的奉系赶到了关外。这场战争使吴佩孚名声大振,成了直系的首要人物。1923年,曹锟当总统,吴佩孚升任直豫鲁巡阅使。但吴后来镇压工人运动,在北伐战争中失败逃到四川,后又回北平。吴佩孚反日立场坚定、鲜明,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参加反日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想选择吴为傀儡,建立全国性政权,被吴严词拒绝。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病逝。吴佩孚维护民族大义,保持了晚节,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