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铁头娃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铁头娃16(2 / 2)

4月,晋升为陆军少将,调任驻广岛的第五师团步兵第九旅团旅团长。

策划华北自治

土肥原贤二1933年2月,关东军侵占热河,并进一步向华北和内蒙渗透。与日本的侵略政策一致,土肥原于1933年再次充任沈阳特务机关长,开始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当时,华北山海关、唐山、通州等地的特务机关,全部划归土肥原领导。当时,在华北掌握兵权的,主要有北平的宋哲元、山西的阎锡山、济南的韩复榘和保定的商震。控制这四人,使之相互合作,形成一个与蒋氏政权抗衡的“自治政权”是土肥原的目标所在。

虽然在此之前,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多田骏已进行过这种尝试,约请这四人共商“华北自治”的问题。但这四人表面上虽说对建立一个中立政权表示赞同,表白自己并不排日,可以与日本竭力扶植的“满洲国”合作,至于新政权,只要其他三人赞成的话,自己一定充分合作。但他们心里自然清楚,日本的企图是要通过分步肢解来达到最终霸占中国的目的,所谓的“华北自治”只不过是“满洲国”在华北地区的翻版。

老奸巨猾的土肥原不得不想方设法打破这四人的观望态度,让他们拿出实际行动。他首先着手邀请宋哲元和商震在北平聚会,刺探宋、商双方能否协手建设新政权事宜。经过会谈,双方态度均十分暧昧,拒绝做出任何明确的承诺。紧接着,土肥原又约请宋哲元和韩复榘直接会面,结果同样是不了了之。

同时,尽管当时的蒋介石政府正忙于“剿共”,但他也深知华北五省的重要地位。蒋介石一方面亲自飞抵太原说服阎锡山,以经济扶持为诱饵将其稳住;另一方面派参谋次长熊斌北上对宋哲元和韩复榘进行威逼利诱,劝其不要为了局部自治而反对中央政府;同时南京政府的各军政要人也纷纷致电极力劝阻华北“四巨头”与关东军合作。在此期间,蒋介石还以军事演习为由,集中几个师的兵力在陇海线上对华北形成威慑之势,蒋介石以恩威并施的手段镇住了华北四雄。

眼看联合四雄自治华北不成,土肥原又于1935年6月在察哈尔省策划了“张北事件”--土肥原贤二以此事件为借口,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无理要求,先是向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赔礼道歉,后又要求国民政府派代表前往北平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土肥原故意夸大事实、百般刁难,不仅将责任都归在中国军队头上,而且最终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了《秦土协定》,规定成立察东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从该地区撤出,惩办中国有关人员,尊重日本在察哈尔省的“正当行为”。

虽然土肥原想借此对宋哲元施压,但离完成“华北自治“第一步的任务还相差甚远,冀东蓟密行政公署的督察专员殷汝耕于是被他相中,作为下一步计划的棋子。殷汝耕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妻子是日本人,他是一个典型的亲日派。回国后,他曾经力劝何应钦放弃与日本对抗,主张全面与日本合作。于是,1935年11月24日,殷汝耕在通州发布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宣言,拉起了反蒋反共联日的大旗。冀东伪政权成立后,土肥原又鼓动主持华北军政的宋哲元与殷汝耕合作,成立“华北五省联盟自治政府”。

此时的蒋介石,一心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尽管他不愿整个华北被日本控制,但“权衡利弊”后,他认为如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势必影响“剿共”。于是,蒋介石于1935年12月12日被迫决定撤销行政院驻北平政务委员会和北平军分会,另设“冀察政务委员会”,辖区范围为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平津两市,任命宋哲元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绥靖主任及河北省主席。

事实上,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建制上仍隶属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半独立性的畸形政权。土肥原出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顾问,一手把持了政治、经济大权,与此同时,他还安插了一些汉奸充当委员。随着政务委员会的建立,土肥原觉得控制华北的目标就要唾手可得了,但不久之后他便察觉到,宋哲元虽然在表面上有所妥协,但在涉及领土、主权等原则问题上却始终不做丝毫让步。土肥原费尽心机建立起的所谓“华北自治“,实际上并未取得日本军部所预期的效果。

战场上的明星

1936年3月,二·二六事件后,土肥原奉调回国出任留土肥原贤二守东京第一师团中将师团长。

1937年3月,他又被任命为宇都宫第十四师团师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土肥原奉命率部入侵中国。

8月20日,土肥原部在塘沽登陆,参与北平永定河作战。日军攻克保定后,土肥原率部沿平汉铁路一线进犯,一路杀向石家庄、邢台、邯郸、磁县、大名、安阳、新乡,直抵黄河渡口。因其进军迅速,被日本报纸称为是“华北战场上的一颗明星”。

1938年5月,土肥原在徐州会战中担任了向中国军队后方进行深远迂回的任务,从而爆发了兰封会战,土肥原千里奔袭,一路上击败了桂永清和黄杰各军,气得指挥作战的薛岳把这两个败将送到了军法处,蒋介石下达手令:“兰封附近之敌,最多不过五六千之数,而我以12师兵力围攻不克,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溃败可虞。即使攻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

5月30日,围攻土肥原的中国军队被迫撤围,6月9日,中国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军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岸,以黄河之水阻止日军行进。土肥原部被洪水围困月余。黄河决堤造成中国人民数十万人死亡和1200余万人流离失所。

亡命路上高升

东京审判期间的土肥原贤二黄河决堤事件以后,土肥原被调回参谋本部,再次参与策划对中国的侵略政策。日本政府为了协调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之间的关系,为了在中国建立统一的伪中央政权,决定由陆军土肥原中将、海军津田静枝中将、外务省坂西利八郎预备役中将组织成“对华特别委员会”,并决定由土肥原负责组成“土肥原机关”。当时日军在中国十分猖狂,不仅控制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而且还分别在华北、华中和蒙古建立了以王克敏、梁鸿志和德王为头目的伪政权。土肥原为了在这3个伪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以吴佩孚为头目的伪中央政权,对吴佩孚作了许多诱降工作。但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对,加上吴佩孚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土肥原的如意美梦才未能实现,这次诱降是他对中国谋略工作的谢幕表演。

土肥原于1939年5月调任北满第五军司令官;驻扎在佳木斯。

1940年9月8日调任日本军事参议官兼陆军士官学校校长(10月28日)

1941年4月晋升陆军大将并出任陆军航空总监(6月9日);

1943年5月,土肥原出任东部军司令官。

1944年3月调任第七方面军司令官,驻扎在新加坡地区,统辖日本驻马来西亚的第29军、驻苏门达腊的第25军、驻爪哇的第16军和驻婆罗洲的日本守卫队;

1945年4月调回东京任陆军三长官之一的教育总监。

1945年8月,土肥原任第12方面军司令官兼军事参议官。

1945年9月,在第1总军司令官杉山元自杀后,土肥原接任第1总军司令官,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肥原贤二被盟军逮捕,关入横滨刑事所。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第一批被指定为甲级战犯的土肥原贤二采取一言不发的龟缩策略,企图利用英美法律的漏洞来逃脱审判。因为在当时,关于土肥原贤二的犯罪证据严重不足,如果他拒绝提供证词,那么根据英美法律就不能对他定重罪。所以在法庭历时两年多的审判当中,他只说了四个字,也就是当审判长问他是否承认自己有罪时,土肥原回答“主张无罪”,此后再不开口,全部审判过程都是由律师代理的。

土肥原第一个被执行绞刑但是,土肥原贤二错打了算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在梅汝璈、倪征燠等中国法官的强烈要求和巧妙盘问下,终于将土肥原击垮。

1948年11月,土肥原以“破坏和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反人道”等罪行,在巢鸭监狱执行绞刑。

1948年12月23日,在判决书下达41天后,通过抽签的方式,土肥原贤二第一个走上了绞刑台。他由两名执行宪兵押着,走完13级台阶,然后立正站着。执行法官先用英语,再用日语命令道:“土肥原贤二,原地转过身来!”

此时,土肥原贤二的内心深处究竟在想什么,谁都无法知道。但此时此刻的他一定知道,这里是他人生的终点,丧钟正在为他隆隆敲响。行刑宪兵把黑布头罩套在土肥原贤二的脑袋上,然后向执行官行举手礼报告说:“一切准备完毕。”

执行官立刻按动电钮。绞刑台上的活动踏台猝然打开,土肥原贤二两脚悬空,整个身躯沉入绞刑台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