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第343章税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税赋(2 / 2)

“朕金口玉言,哪能随便反悔?让华亭县上缴税赋的事情休要再提。不过,华亭县对各种商业交易征收十税一的事情,倒是可以考虑。看来我们以前都是太过于小看商贾们的力量了。”李世民端起手边的互助香茶喝了一口之后说道。

一直以来,大唐的税赋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租、庸、调。

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的是定量的绢或布;庸是徭役,当然,农民不去徭役也可以,可以纳绢代役,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所以这项制度被称为租庸调制。

基本上,税收的九成以上都是来源于租、庸、调,商业税在里面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不能说是李世民或者说之前的李源制定的政策不好,而是自古以来中国的税赋就是围绕着土地和人口转的。

从上古上古时代的夏商周开始,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个朝代的税收制度大同小异,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是大禹开创的“九州贡法”。

《尚书》曰:“禹别九州,任土作贡。”

各地诸侯的土地按距离王城的远近,划分为“甸、侯、绥、要、荒”等五服,按不同的要求向王朝提供实物、特产、劳役、军役等,比如我们熟知的大禹九鼎,其制作材料就是九州的诸侯进贡给大禹的,而大禹之所以在鼎上刻各州的地形山川和奇珍异物,并不是为了美观好看,而是为了厘清各地诸侯的土地情况,和明确进献奇珍异物的朝贡标准。

各个诸侯该进贡多少东西,看看鼎上他们地方有多大就知道了,各个诸侯该进贡什么东西,看看鼎上他们是什么特产就知道了。

从这点意义上看,九鼎就是实物版的夏朝“贡法”税单,彰显了中央王朝对九州诸侯的征税权力。

到了秦朝,秦始皇是把纳税人即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对土地征收的税,赋以丁计,是人头税。

然而,土地兼并是千年难治的顽疾,即使汉武帝时期曾强力打压豪民巨富,仍无力抗拒这一历史趋势,汉朝本来就是人头税重,土地兼并后破产的农民无力缴纳人头税和提供徭役,要么投靠豪强地主,成为隐户不用交税,要么沦为流民流窜四方,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古有豪强地主设隐户以偷税漏税,今有富豪权贵设慈善基金以偷税漏税,看来不管是什么时候,有钱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躲避或者减少交税啊。

后世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沦为工薪阶层税,也算是历史的必然啊。

所以说,李世民从小到大了解到的,接触到了,都是把国家的税赋往土地和人口方面靠,不同的朝代区别也就是手段的不一样,哪怕是到了新中国,也是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取消了农业税,把农民从税赋之中真正的解脱出来。。

现在,华亭县给大唐的税赋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