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第355章商品流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章商品流通(2 / 2)

为什么古代的商贾地位不高,还一直被打压?这个其实也是有一个过程,有各种因素的。

商朝因为商业才能发展起来,而“商人”一词,最早也是形容商朝人。

但周朝灭掉商之后,经过反思总结,认定商业是商朝没落的罪魁祸首,为了不步商朝的后尘,就把商人的地位拉的很低,这样一来,那时候出现的士大夫不能接近商人的言论,还有贵族不能进市场交易的规定就很容易理解了。

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将人们划分成“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将他们按专业划分地盘,统一居住,就和现在大学按系分班一样,但这时候的划分还不带有歧视的意味,仅仅为了方便管理。

那么怎么慢慢的就变味了呢?

首先就是这统治者的意愿,他们想把人民限制在土地上。过去战火不断,征兵打仗那是常有的事,农民既能生产出军粮,又能够提供壮丁服务,怎么看都是有利的助手。

而商人呢,他们不从事生产活动,只是将市场上的东西倒手贩卖,你想啊,过去那是男耕女织的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都自给自足了,谁还需要商人当个中间人呢?

其次呢,为了达到第一种目的,统治者就会宣传这样一个观点:商人的存在会加重农民的负担。

为什么这么说呢?农民本来过的就是自给自足的生活,交完赋税,留着自己吃的粮食都是紧巴巴的。

而商人就是为了获利而存在的啊,他一看市场上的粮食这么少,物以稀为贵,就开始他们的囤粮大计,这粮食越囤越多,市场上流动的就越来越少了,这价钱自然直线上涨

越涨农民越买不起,在“仇富”心理的作用下,他们肯定有话要说。

所以慢慢的,商人的地位越来越低。

秦汉开始,甚至有了了明确的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凡豪商巨贾家产申报不实就要充公等等规定。

汉朝是曾有过“捐官”一说,实际便是“买官”。但这里能够买的人,大多都是士族那些耕读人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人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也就没有了财富的保障,一旦封建国家缺钱,就会开始用各种理由抄一波家。

当然,古代抑商人并不是没有原因,尤其是明、宋,多少铁器因为商人重利的原因而流落到了游牧民族那边。且当时商人游走难以管理、收税,商人大肆兼并土地又可能会造成流民增加,局势不稳……

反正,不管怎么说,中国商人的地位,在封建社会那是一直都不高的,甚至到了后世,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后,功成名就的商人也一样比不上官员。

即使你是首富也不行!

“上官,他们怎么会不愿意呢,?虽然我出的价格不高,但是这个不高是和长安周边的价格对比的。要是和蜜桃村以前的情况比起来,我的价格绝对是很有诚意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