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唐速递> 第37章让你三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让你三招(2 / 2)

杨广想也没想,自信地看着李夫子,张口答道:“《论语》是孔夫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编的书籍。书中记录了孔夫子与其弟子的诸多言论,或治学,或为人等等,在《论语》中都有精辟的见解,乃儒学的经典。譬如说为政这一节,讲了治国理政的道理和方法,便很是值得人学习。”

“治国理政?如何治国理政?”李夫子颇为惊奇,为何杨广单单选了为政这一节来说?他想听听杨广的见解。

“‘为政以德’当是此篇之精髓。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而不受重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政以德’这四个字。”杨广略微沉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哦?为何主张‘为政以德’却又不受重用?难道‘为政以德’这句话,他说的不对?”李夫子饶有深意地看着杨广。

“孔夫子的时代,是战乱频繁的时代。四海列国无不想富国强兵,征战天下。是时,富国强兵是各诸侯最想要的。而‘为政以德’却不合时宜,是以孔夫子也就得不到诸侯国的重用。但是,这也不能说孔夫子的思想有错,相反,孔夫子的思想也正是治国应有的态度。昔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许也是看到了孔夫子的思想于治国理政有益。”杨广不卑不亢,娓娓道来。

李夫子面色微变,却不知他正在想什么。杨广不敢询问,乖乖的坐在位子上,等候李夫子的点评。

过了一会儿,李夫子捋了捋嘴上那一缕花白的胡须,微微一笑,道:“英儿,难得你能有此番独到的见解。老夫还有一个疑问。依你之言,于分裂乱世之中,若要统一,该当如何?”

“可变法图强,再思统一。”杨广想到春秋战国的乱像,不由想起秦国的强大之路。

“这,可就是法家学术了。不知,你对法家之学有何见解?”李夫子押了一口茶,看着杨广。

“法术未尝不是一种治国手段。若统治者能用得恰到好处,把法术与孔夫子的儒家治国理念相结合,当有比较好的成效。”杨广有些心虚了,对于治国理政,他可一点儿也不在行,只好胡乱吹几句。

“好!”李夫子却突然击掌,面露喜色,道:“英儿,不枉为师对你的辛苦教导。你再跟我说说,你各家学说、经史子集等等有什么看法?”

杨广一惊,暗道:“唉!我只好对不起培根老兄了!”随即大声说道:“先生,弟子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博物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凡有学者,皆成性格。但是,弟子尤爱史书,真心喜欢太史公的《史记》。”

李夫子剧烈地咳了一下,强忍着一口浓痰,又说道:“很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已非昨日吴下阿蒙!英儿,我可没有能力再教你了!”

杨广一惊,不知李夫子何出此言,便想劝解一下,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名篇《师说》中的名句张嘴就来,这些句子,在杨广准备高考时,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没想到却用在了这种场合。他却没注意到这几句话有些不符合场合,硬是乱说一通。

李夫子瞪大了眼睛,似乎要放出光来。他实在想不到杨广能出去如此大胆的话,于是,觉得杨广更非常人。他怔怔地坐在椅子上,叹了一口气,道:“英儿,望你日后秉承一颗赤子之心,上不愧天地,下不愧父母!如此,老夫心安矣!”

杨广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李夫子何出此言,却也只好恭恭敬敬地答应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