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大山果园1988> 第4章农具和树枝的交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农具和树枝的交流(2 / 2)

果子岭是弯弯曲曲的小山脉,连接着着很多不同的小山。

基本是以山上的果树都名,给山起名字。

所以就出现例如桃山,杏山,梨山等等之类的称呼。

沿着山脉附近,分布着几十个小小的村庄,大点的就像李家村这样,能有一两千人。

小的村子,三四十户人家的也有,最多也就三四百人。

晚些年,小村子慢慢开始合并起来,基本都会变成两三千人左右的村子。

沿着果子山向西,有个大山谷,叫马莲谷。

马莲谷不知有多长,以天堑的地势,将东西分为两座山脉。

东边叫果子岭,西边就叫西山。

西山虽然和果子岭只相隔一个峡谷,但却已经不属于清泉镇,甚至不属池县范围,而是归属于同为QY市下辖的永安县。

永安县和池县相邻,但关系很一般。

有很悠久的历史原因。

据说早些年,永安县这边还不属于庆阳,而是其他地级市,后来重新划分区域,本着便于管理的原则,从原来的市里分割出来,被划到QY市管辖范围。

但实际上,两个地方的人风俗习惯,说话的方言和口音,甚至民族都相差很远。

因此,两个县的百姓们,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

也不算特别大,就是几百个人,彼此用农具和树枝深入心扉地交流一番。

有趣的是,永安县县城离马莲谷很远,如果交流的太过彻底,需要去医院看看战损度,永安县的人还要忍辱负重,跑到池县人民医院去检查。

仿佛是一场黑色的荒诞幽默喜剧。

李牧羊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对这里的人文环境早已见怪不怪。

他曾在一些里看到过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表述,觉得不是很公正。

里为激发矛盾,总将很多平淡的事情做了艺术加工,变得极端。

事实是,这里的人们没有书中描写的那般无知愚昧,但也没有书里那么多善良和容忍。

简单来说,果子山周围的人,就和山上的果子狸一样。

你不要惹我,我就懒得理睬你。

你要是把我逼急了,我就算死,也要咬着你不放。

最原始的朴素就是真实,善良是真实善良,小人嘴脸也是奸诈的真实。

不管好与坏,反正与虚伪没有关系。

李牧羊所在的村子叫李家村。

村里除了嫁过来的小媳妇大姑娘,个别入赘的上门女婿,其他人全部姓李。

李家村的院子布局就像是一袋子棉花从空中洒下来,随随便便散落在地上。

有的团大,几户人家挨得很近。

有的团少,那就是两三家。

还有一些个别的小棉花粒,那就是单户单院,离周围人家都保持一段距离。

反正地广人稀,庄基地也很随意。

不需要纠结谁家的树又遮住谁家的太阳,谁家的鸡又吃了谁家的青苗。

有事情聚在一起,无事各自归家。

这就是李家村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

李牧羊来到一处靠山而建的院子,大概有一亩多地,院墙是红砖,房顶是灰瓦,房檐上有飞角,墙背后有槐桑,显得很是气派。

这就是李牧地,他二哥的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