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魏逆> 第099章、魏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99章、魏阙(2 / 2)

甚至可以说是幼稚!

在淮南战线的两次贪功弄险之举,也足以让人断言他乃一个莽夫。明明身为谯沛元勋之后,只需熬够资历就能身居重臣之职,竟还不吝性命去求尺寸之功!

所以,种种迹象,让曹叡觉得夏侯惠的为人属实是太矛盾了。

根本不能被定论。

而周宣今日的评断,也大致相同。

在数日前评断完曹肇与秦朗等人后,周宣便私下打探了夏侯惠的过往行举。

那时,他觉得夏侯惠就一莽夫。

且还是仗着天子曹叡的宠信,胆敢得罪满朝公卿百官的莽夫。

这种人,往往是没有什么好结局的。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天子曹叡在位,夏侯惠怎么莽撞都不是问题,但是万一

他恐怕就要迎来各种攻讦诋毁了,亦会在群情激愤中迎来很是凄惨的结局了。

只不过,今日周宣当面看他与卫臻坐谈所显示出来的礼数与见解,却又发现夏侯惠是真的不类莽夫。从不卑不亢、从容而谈的那份气度,以及以言暗示卫臻莫要再发问的委婉中,让周宣觉得他比秦朗、曹肇等人优秀多了!

再者,相由心生。

虽说相面之术非他所长,但已然老迈且阅人无数的他,还是可以从行举神态之中大致推断出一个人性情如何的。

故而,他在是这样对天子曹叡作言的。

曰:“回陛下,臣今日观夏侯稚权之相,其天仓饱满、鼻梁挺直,是可谓乃福禄不缺之人也;其眸皎皎如点漆,与卫公坐谈时气定神闲,是可谓心志坚定之辈也。然而,臣先前尝闻夏侯稚权伴驾之时行为乖张,在庙堂之上行事鲁莽,于淮南寿春之时则贪功不吝性命,如此,令臣弗能断哉!唯有作两可之断。”

“一者,彼面相不矜而威重,气度从容,军略过人,假以时日必可为国之干城、社稷之砥柱也!另一,则乃他心志坚定,性情刚直,谋事不拘礼、行事不吝身,必可裨益社稷,但为人不容世故、不敛锋芒,日后或将增国之争端。”

天子曹叡听罢,沉默了许久。

甚至都忘了让因为作这种忌讳之言而伏拜在地的周宣起身了。

一直待到斜阳将坠群山,甲士前来请示是否要归宫禁的时候,才打断了他的思绪。

也终于让周宣等到了自行归去的口谕。

是啊,周宣等这句话很久了。

年已过六十的他,在这几天里因为天子曹叡的“闲暇为乐”而承受了太多惶恐。

甚至让他已然做出了决定,日后寻个时机就赶紧告老还乡。

免得被卷入权势之争,不仅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而且还要牵连宗族家小

尤其是,明明他就是一个解梦的方士,竟被强令相面,谁知道日后会不会再被强令占卜凶吉或者去寻仙药?

但他不知道的是,天子曹叡并没有为难他之意。

且他已然为曹叡解过梦了。

嗯,在第一位皇子病故的时候,天子曹叡做了个梦。

很寻常的梦。

他梦见了一座高阙,内外皆长着树木。

阙内树木很稀疏很低矮,且大多都已然枯萎了。

而在阙外的树木则是有很多,大小不一,有两棵紧挨着阙墙的树木,都十分粗壮。

一颗已然倒下了,还砸损了阙墙;另一颗则是根深叶茂,伸展出来的枝叶遮天蔽日,将整座高阙都笼罩在树荫之中。

那时候,天子曹叡不以为意。

就是个梦而已。

他与魏文曹丕不一样,不会在一些有的没的事情上寻个究竟。

但在去岁安平哀王曹殷病故之后没多久,他竟再一次梦到到了这座高阙,场景也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原本那颗遮天蔽日的大树竟也倒下了。

且将那座高阙给彻底砸毁了。

而在这两棵树之间、在这座高阙的残桓断壁之中又长出了另外一棵树。

同样是根深叶茂、遮天蔽日。

不仅将这一片废墟彻底掩盖,还伸出了许多枝叶,将更外面的树木也笼罩住了。

这一次,天子曹叡不再是不以为意。

因为他想到了“魏,阙名也,当涂而高”这句话。、

梦中的那座高阙,是指着魏国的国祚吗?

带着这样的思绪,他心有不安,便想了个办法让周宣解梦。

乃是招来了一个心腹侍宦,以闲来寻乐的方式,让他去试一试周宣解梦是否准确。

而梦境的场景,先是以这位心腹侍宦梦到了自家房屋被树木压塌了;然后在数天后,侍宦又梦到在房屋的废墟之上长出了一棵树。

对此,周宣第一次解梦是说,这个梦境没有什么意义。

只不过是因为净过身的宦官不会有后,这名侍宦是因为平日里常常忧心着日后自己过世了没有血食,所以才会夜有所梦。

解释罢了,周宣还劝说了一句,让这名侍宦做书信归桑梓,寻个旁支过继就好了。

而第二次解梦,周宣则是说这是鸠占鹊巢的征兆。

房屋没有人住,所以才有了被树木压塌的危险;支撑房屋的梁柱不够牢固,所以才抵挡不了大树的倒压。

而那颗小树是吸取房屋宅地的养分长出来的,所以意味着鸠占鹊巢。

那名心腹侍宦回报后,天子曹叡心中大凛。

宦官无子,而他子嗣皆丧,其中结果有什么区别呢?!

支撑房屋的梁柱不够坚固,这与如今曹魏宗室大将凋零殆尽如出一辙!

所以,他寻了个缘由,将那名心腹侍宦给秘密处死后,心中便开始汲汲想找出相继倒下砸损高阙的那两颗大树来,更想找出从高阙废墟之上长出来的那颗大树来。

在他的看法中,相继倒下的两棵大树,因为很靠近高阙,所以应该是宗室子弟或者谯沛元勋之后了。

这便是他私下诏令,将曹魏各王公之家中幼儿皆录在册的缘由。

虽然他正值壮年,但也要先做好过继嗣君安社稷的绸缪。

这也是他让周宣为诸夏侯与曹相面的理由。

他要找出日后对社稷有害的那两个臣子来,防患于未然!

而另外一颗鸠占鹊巢的大树嘛.

当今曹魏诸多臣僚之中,哪个家族是根深叶茂、日后能成长为遮天蔽日的呢?

这个答案很难。

因为有很多种可能,且不一定就是外姓。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