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荷上班第二周的星期一,办公桌上就放了一厚摞手写的文字材料,都是唐姐前段时间为办厂报向各基层车间班组约来的稿件。</p>
夏晓荷简单翻了翻,大部分稿件都不合章法,文字差错也不少。</p>
唐姐说,厂长希望10月1日前第一期厂报能印出来发下去,作为国庆献礼。</p>
夏晓荷算了一下,一张四开四版的小报,一万多字再加点图片就能撑起来,两周时间应该可以筹备完成。可看这些来稿,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细碎小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何因、何果等要素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写法上更是形同流水账,而且,没有一篇稿件内容的重要性能撑起各版的头题。</p>
她把这个情况向唐姐作了汇报。</p>
唐姐说:“小夏,咱宣传部现在是这么个情况,韩部长还有两年多就退休了,目前还在外边旅游呢,回来后也不可能经常来厂里上班。姐虽然是宣传部的老人儿,可是长期做文书工作,收收发发的还行,写材料是外行。原来部里小陈是个笔杆子,这不是提拔到车间了吗?前一阵子还一直兼着部里的工作,现在你来了,就不好再麻烦人家小陈啦。你是大学生,科班出身,姐相信这项工作难不倒你。你就大刀阔斧地干,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有什么困难姐帮你解决,出什么问题姐给你兜着。”</p>
听唐姐这么说,夏晓荷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也更清楚以宣传部的现状,在办厂报这件事上她不可能得到任何帮助,一切只能靠自己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总比你在前边费力干活有个不懂行的人在后边指手画脚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