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战国之齐皇> 战国时期,各国的官职表(全是干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时期,各国的官职表(全是干货)(1 / 2)

 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单独出一个战国各国的官职表。</p>

我看到评论区里有人跟我问了齐国的官职表,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作者没有水字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职表很乱很杂,要花很长时间整理,而且许多资料还有争议,作者还要花时间去甄别,这一章真的满满都是干货,看完之后求各位给个收藏,给个推荐票,感谢!</p>

首先先解释一下所谓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西周就已经确立,到秦汉时逐渐完善,该制度一直从西周沿用到明清,是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制度,战国时期各国都是仿照三公九卿制建立官职,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战国的各个国家的官职本质上都是按照三公九卿制,只是做出了一些改良。</p>

首先说一下三公九卿里面的三公,三公是有争议的,一种说法是太师太傅太保,另一种说法是司徒司空司马,在西周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到了战国时期时代发生变革,各国普遍以司徒,司空,司马为三公,而在战国太师太傅太保则是作为一种荣誉头衔,专门授予那种德高望重的老人,太师太傅太保也不再具有实权。</p>

说完了三公再说一下九卿,周朝的九卿为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少师、少傅、少保。到了秦朝时期九卿又被改成了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到了秦朝之后,九卿的名字再次变化,汉武帝以太常(秦与汉初为奉常)、光禄勋(秦与汉初为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秦典客,汉景帝改大行令,武帝改定)、宗正、大司农(秦治粟内史,汉景帝改大农令,武帝改定)、少府为九卿,亦称九寺大卿。</p>

在许多资料中,错误的把战国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写成了西汉武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这是不正确的,三公九卿制是历经了几次变革的,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周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尽管各国都有所不同,但是是不会出现类似廷尉司农这种西汉才出现的称呼。</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