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国海魂> 第十六章 争抢海军顾问的战争(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争抢海军顾问的战争(一)(2 / 2)

“永远不要再见,西莱姆!”相对于《泰晤士报》英伦绅士式的惺惺作态,以热情大胆著称的法国人言辞则要直白得多。创办于1853年的法国《费加罗报》为这场盛大的喧嚣做了最好的结案陈词。

协约国期望永远不要再见海蒂西莱姆,可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人却无比怀念这位平民英雄。

“西莱姆是一位英雄,所以他能够赢得海上胜利,西莱姆是一位悲情英雄,只因为他不是我们美利坚人!”

1915年5月31rì,《纽约时报》用哀伤的笔调回顾海蒂西莱姆辞职的始末,并且用这句流传甚久的名言总结西莱姆坎坷的海军生涯。

《纽约时报》的观点并不代表中立国,甚至不代表本国商人和部分参战派官员。

南美洲二流海军强国对大英帝国挥舞着支票摆阔的购舰官员态度瞬间从敷衍变成谄媚。1815年维也纳会议中成为永久中立国的瑞士。荷兰、瑞典和绝大部分美国商人历来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埋头倒腾军火。至于中华民国、暹罗这些国家暂时还没有发出属于自己声音的资本。

虽然中立国表现得很冷漠,但是对于大美利坚那些爱管闲事的牛仔和风sāo的中老年妇女,他们的心儿却碎了一地。

比起戴维贝蒂优越的家境和顺风顺水的晋升之路,绝大部分怀有“美国梦”的美利坚人更见欣赏平民出身的海蒂西莱姆。这种好感由来已久,当得知海蒂西莱姆是被自己人扳倒,被迫离开他深爱着的海军。美利坚牛仔和中老年妇女们愤怒了。

信奉门罗主义的美国人对于本土之外的事务是漠不关心的,哪怕协约国全力诋毁同盟国形象。拉拢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但是偌大的美利坚仍旧只有寥寥几个罗斯福在奔走呼号竭力鼓吹。这一天,海蒂西莱姆的辞职隐约触动了美国人敏感的琴弦,协约国久攻不下的城堡被德国人自己撕开了一道裂缝。…,

西莱姆辞职所产生的震动还在扩散,罗马郊区的卡沃尔大街71号别墅,从首相府开过来的轿车停在道旁,意大利王国首相安东尼奥萨兰德拉神sè凝重地钻出轿车。走进意大利王国太上皇焦米迪的书房。

“焦米迪先生,是时候阻止我们的抽象逻辑大师兼外交大臣继续发疯了!”

半个月前还与好战的国王、政治投机客宋尼诺结成松散同盟,向掌握议会的焦米迪逼宫的首相萨兰德拉不出意外的收回那些要求意大利王国参战,与同盟国并肩战斗的豪言壮语,而是千方百计地与宋尼诺划开界限,试图与重新掌握局面的焦米迪改善关系。

“德国战略形势很糟糕,危险远不止他们宣称的两线作战,事实上,德国东线有俄国,西线有法兰西。海岸线还有不列颠,他们本土缺乏资源并且三线作战。如果大洋舰队还是海蒂西莱姆的舰队,或许德国还有机会打破三线作战的梦魇,但是德皇自己将这一切搞砸了!该是认真考虑意大利何去何从的时候了!”

萨兰德拉一本正经的阐述他“老成持重”的看法,似乎半个月前宣扬俄国崩溃和皇家海军一蹶不振,劝说要求继续观望的焦米迪“认真考虑意大利何去何从”的那个人并不是他。

“首相先生,你的看法是?”焦米迪把玩着手里的名片夹,饶有兴趣的问道

“同盟国的优势正在丧失。这时间邀请一位德国海军上将访问塔兰托不合时宜……”萨兰德拉理了理西服的领带,将“德国”这两个字咬得很重。

“愚蠢!”

焦米迪将名片夹丢进托盘,轻蔑地打断了首相的发言。

外交辞令才起了个头就被焦米迪叫停了。萨兰德拉尴尬地立在沙发前不知道应该如何圆场,恨不得当场就拂袖而去。

“首相先生。虽然大西洋两岸众口铄金戴维贝蒂与海蒂西莱姆齐名,可实际上,意大利王国绝不缺乏戴维贝蒂那样的战术指挥官,但却找不到像海蒂西莱姆这般既有第一流的战术素养又有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的统帅。既然德意志人认为西莱姆是个麻烦,那么,意大利王国愿意替威廉笑纳这个负担!”

焦米迪起身,书房里满是意大利太上皇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

“意大利海军称霸地中海的基业还缺乏一个具备一锤定音能力的……海军顾问!”(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