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国海魂> 第十一章 改变历史的瞬间(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改变历史的瞬间(十)(2 / 2)

又是一轮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从巴登号那边投shè过来的380毫米炮弹不出意外的话将在壮丽号右舷外的某个位置爆炸。作为观测士官的我只能躲在壮丽号的后指挥塔,暗自庆幸我依然存活尽管德国人保持每分钟两轮半至三轮的主炮shè速,当至少在这二十秒内,我们是安全的。

旗舰皇家橡树号战沉后,幸免于难的舰队司令官多佛顿斯特迪爵士跳过我们第五分队已经沉没了的加拿大号和柏勒洛丰号战列舰,将他残缺的司令部搬进壮丽号的司令塔。

这既是壮丽号的荣誉也不是壮丽的不幸因为皇家橡树号、加拿大号和柏勒洛丰号的沉没,猎户座号别无选择地成为第二战列舰队的旗舰,也因为皇家橡树号的沉没,我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德国第一侦查集群第二队350毫米主炮群的猎物。

在第二轮交火之前,我们就已经与第二战列舰队拉开了差不多四公里的距离。当壮丽号前方三艘主力舰相继沉没。距离被进一步拉开,换句话说,我们第一战列舰队和第四战巡队已经成为孤军。

尽管舰况不好,但我们也只能尽量追赶和缩短距离,让壮丽号全速前进。此时,后指挥塔外满是破空的风声、海浪拍打舰舷的咆哮、机器的轰鸣和我们自己的炮声,就连德国人对我们形成跨shè的爆炸声都被掩盖过去。

炮弹溅落在猎户座号舰体的两侧,四周到处是冲天的水柱,甚至高过我曾经工作过的后桅瞭望塔,随后劈头盖脸的泼到壮丽号舰身上。偶尔眼前亮光一闪。有东西从狭窄的观察孔里钻了进来,在我眼前飞快地掠过。直到我看见吉格斯中尉倒在血泊中,我才弄明白那是四处飞舞的弹片。

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听见爆炸声。原本我还在庆幸壮丽号侥幸逃脱这一轮危险的跨shè,可是舰体突然发生的倾斜让我反应过来。或许我对壮丽号的未来太乐观了……’

13时19分,因为后主桅装甲瞭望塔受损而撤到下方指挥塔的英国观测士官罗伊在他的家书中匆忙丢下最后一句话。

‘一名损管军官冲进来说他需要人手。亲爱的。我只能在战斗结束以后继续这封家书。祝我好运……’

罗伊不知道那是他的绝笔。他收起家书,用一块防水油布将它紧紧包裹,最后置入一个铁盒子里。

没有人知道罗伊是如何阵亡的。2012年,习惯了和平和宁静的潜水爱好者们在一次奥克尼群岛海战探险活动中,从海域淤泥中拔出这块铁盒子,并且在防水油布里找到一封印满了岁月斑驳的家书。

英国zhèng fǔ花费了许多时间才找到了罗伊的恋爱凯特。将迟到的家书寄出去。可是迟到了就是迟到了,那时候,凯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四十多年,罗伊和凯特并没有结婚。他们没有孩子,罗伊也没有兄弟姐妹。

战争岁月的浪漫柔情从来都只是作家笔下的意yín,它一直是那么的悲伤,沉痛!

13时20分,炮声停歇了。洋面上飘荡着死亡的弥撒和伤者的哭嚎声,破碎的布屑、将士的尸首、燃着的油料和劈啪作响的木块在海水中起起伏伏。海风低低地掠过寂寥的海面,清理海平面上空浓郁不去的血腥味和硝烟味,挂着白旗的水兵驾驶小艇在被鲜血染红了的海面上穿梭,拿着长杆四处找寻可能生存的同胞。

就这样,硝烟弥漫的北海暂时平静下来。

这暂时的宁静并不是两支钢铁舰队已经jīng疲力竭或是畏惧战争,而是因为连续炮击所产生的烟雾墙开始严重干扰两支舰队的观瞄,迫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下心中的愤怒,积蓄力量等待最后的决战和凋零的殇。

总结第二轮交火,英德双方均损失惨重。

在战列线前端,英国马尔博罗号战列舰挨了状态神勇的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战列舰一枚305毫米水中弹,舰艏水下部分损伤严重;英国复仇号战列舰和巴伐利亚号战列舰异常诡异地相互爆掉对方有着装甲防护的烟囱基座,其他各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德国方面,阿尔伯特国王号战列舰扛不住铁公爵级战列舰列装的380毫米绿弹,上部装甲带和其他一些舰体非重要位置接连中弹,在北海洋面上摇摇yù坠。

相比较不痛不痒的战列线前队,中队和后队的战斗则要惨烈得多。

英国方面,他们一口气损失了加拿大号、柏勒洛丰号、海王星号、皇家橡树号和百夫长号总计五艘战列舰,让大英帝国战损主力舰上数量上升至史无前例的八艘,另有一艘壮丽号战列舰即将覆灭,而德国方面,他们也交代了莱茵兰号和波森号总计两艘战列舰。

鉴于戴维贝蒂和海蒂西莱姆在这一轮交火中均将‘重创和全歼对方一支战斗中队’作为己方作战目标,而且主要伤亡数字也集中在战列线中队和后队,所以海军界也将奥克尼群岛海战第二轮交火定义为‘发生在战列线中后队的战斗’。

‘发生在战列线中后队的战斗’告一段落,双方获得了长达十五分钟的休整时间,都趁着烟雾墙消散的间隙进行最后的调整。

相对于大英帝国的山穷水尽,海蒂西莱姆手中掌握的牌明显要优于对手。但是德国人也并非占尽了优势,战场南侧的快速舰队在兰帕德将军的带领下,正全速向大舰队主力舰队靠拢,而战场北侧,四艘美国战列舰也在优哉游哉地南下途中,德国和美国这两个新兴海军强国注定要在北海较量一番。”(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