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帝国再起之全面战争> 第一百一十五章 满清新绿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五章 满清新绿营(2 / 2)

他们这些人,都怀着报国之心,挣扎着与何沐平作对,可是随着时光荏苒,大清越来越弱,南朝越来越强,一腔热血不知如何倾斜。

曾国藩不由安慰道:“大人,整治南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我们能匡扶国政、剪除奸佞、秉持道~德正统,必然能够破除污~秽,还天之清。”

林则徐重重的点点头,道:“伯涵,说得有理,此刻正是我等需要振奋之时啊。”

曾国荃接口道:“大人,这河南兵已不可用,何不俟新绿~营到此,再做算计?”

林则徐赋闲在京的时候,也不曾停下自己为国尽忠的脚步。他向朝~廷建议,去山西、山东之兵,编成新绿~营,延请西洋军事顾问,严加操练,配以精良火器,铸成可用之兵。

初时一些满人还反~对这个提议,但是随着清王朝军事情况的急转直下,一支保命的军~队已经变成了这些权~贵们的当务之急。

肃顺把控满~洲新军坐镇北~京,不可轻动,一个能够调动,安靖风声四起的疆土的部~队,确实是需要的。

于是,辅政大臣们着实努了一把力,硬生生从跑老鼠的国库中,扣除了一笔银子,招募了山东、山西这两处出兵将之地的兵勇,组成了新绿~营。同时,还邀请了法国人、俄国人来担当这支部~队的教练,务必要形成可观的战斗力。

只是兵有了,将有了,老~师也有了,就是没有枪。前一阵子,南蛮正在闹军火企业出~售,觉得南蛮皇帝脑壳坏了的满清,派了一批人乔装打扮,携带银子进入南蛮,准备有所收获。可是这些人往往还没进入拍卖会的会场,就被一些神秘人给带走了,银子也全不翼而飞,一个也没有返回北面。

最终,清廷通~过西洋势力和零散的从南朝购入,勉强能够让这支新绿~营都拿上枪。

何沐平在之前曾经暗自在靠近满清边界的地方,流~出过一批滑膛枪和弹~药,一是为了赚取满清急需火器的暴利,而是查验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本地商人,为了赚取百分之三百的利益而铤而走险。

事实证明,马先生的话,确实是真~理。

昔日繁忙的京杭大运河,由于南北分国而变得多少有些冷清,不过在政务院决定放开对北方民间贸易之后,运河上再次出现了跑船。

为此,政务院还特地拨款,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拓宽和疏浚工作,当然仅仅是针对控~制区域内的运河航段。慢慢地,不少巨大的内河漕运船能够航行在京杭运河上,同时南方产出的茶叶、粮食、精盐甚至各种工业产品也流入了北方。

不少晋商看准了商机,纷纷来到山东,开办会馆,组~织商队,甚至跑到南朝去购~买巨大的漕运船。北方因为战乱和地理因素,粮食产量不足,而南方已经完成了两次稻种、麦种的培育,甚至简易的化肥也出现了,同时把控着南洋航路,以及对安南、暹罗诸国影响力增大的南朝,也能廉价获得当地的稻米,所以南北航运重开的第一等商品,就是粮食。

占据江南、湖广主要产粮区的南朝,即使有着巨大的人口负担,但是在更好的粮种以及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同时垄断东南亚诸国的粮食生产和出口环节,中~国从粮食进口国,转变成了出口国。

从何沐平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就援助英国近二十万吨粮食就能看得出来,整个南中~国已经不缺粮食了。特别是何沐平新近得到金体圣徽,在插~入系统中后,像粮食等物资,都能以低于成本价购~买,直接就把何沐平的底气给撑足了。

于是,有计划的对北方进行粮食与其他商品的倾销,就提上了日程。

商品倾销不仅能够为一国带来巨大的财富,在现在这个情况下,还能够促进北方自然经济形态的瓦解,加剧民间对于满清的不满,因为谁能看得出来,小农们的纷纷破产,是由于隐秘的商品倾销呢?他们只能把怒气撒在不断地加征厘金、丁口税的清政~府头上。同时,破产走投无路的人~民,会转向何沐平这一边,向往着能过南朝一般幸福生活的他们,则会迁徙。同时,何沐平将会继续将这些移民送到他一个个新确立的殖民地,用人口去稳固国土。

所以,比起曹翰等热血军人一心想要收复北土,何沐平放开的京杭运河的小口,才是最大的利器。

此时,京杭运河的微山湖上,几只漕运船,小心紧张的前进着,因为他们运送的不是粮食、不是工业品,而是违~禁品军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