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十一章 向天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向天山(1 / 2)

 结合着颜厅的介绍,郭阳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才问道:“重度盐碱耕地最多的是哪两个区县?”</p>

颜厅长一脸苦笑,这郭总咋还就盯着重度盐碱地了呢。</p>

但还是不得不说道:“重度盐碱耕地最多的是民勤县和金塔县,也是全省盐碱耕地最多的两个县。”</p>

“但郭总,说是盐碱耕地,但大部分都已经撂荒了,现在就是一片连牲畜都嫌弃的白花花的的不毛之地,种子更是难以发芽。”</p>

“在这种地方种植牧草,改良盐碱地的代价可就太大了。”</p>

高官李常林也跟着劝道:“是啊,我们明明有很多的轻度盐碱耕地,可以先易后难的进行,何必要一来就去啃硬骨头呢。”</p>

李常林等人是希望苜禾公司能在陇省取得成绩的,这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招商引资。</p>

一旦项目失败了,不仅留下一堆烂摊子,对本就不易的招商引资更是沉重打击。</p>

但郭阳仍在他们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坚定的选择了民勤县和金塔县作为考察点。</p>

民勤县是原身的老家,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p>

东、西、北三面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我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p>

近20多年来,随地表淡水来水量骤减,地下水反复提灌浓缩和利用高矿化度地下水灌溉,导致全县盐碱耕地面积已达75万亩。</p>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盐碱荒地。</p>

近年来,虽然没有项目进行支撑,但深受盐碱危害的群众也不断地采用种植耐盐作物、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拉沙压碱等措施进行改造。</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