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第二十五章 同门决裂,裂土称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同门决裂,裂土称帝!(2 / 2)

苍天怜悯,令我辅先皇一朝,辅陛下一朝,两朝明主,此生,已然足矣。</p>

诸般奢望,也就到这了。”</p>

读书人的毛病。</p>

不是从今朝开始的。</p>

也不会在今朝结束。</p>

那种为国朝拔疮补痍的事,就留作后人做吧。</p>

相信后世子孙之智。</p>

杨一清尚书沉默以对,显然,是不认可的。</p>

“再说,陛下也要这些人,陛下也喜欢这些人,很多事情,都是交给这些人办,知道为什么吗?”</p>

李首辅咬了咬牙,提点道。</p>

谢阁老下意识地想要制止接下来的对话,却被老友摆手表示无妨。</p>

“就因为皇帝需要这些人的吹捧,对吗?”</p>

杨一清尚书一针见血道。</p>

弘治中兴。</p>

他是亲身走过的。</p>

翰林院待过,内阁待过,去过山西,按察使司佥事,也去过陕西任职八年,凡有得空闲时,会去考察边镇战事。</p>

再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p>

又在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p>

这一路走来,可谓是披荆斩棘,自然见惯了这中兴之治下百姓的苦楚。</p>

盛世?</p>

后人或然会觉得是。</p>

时人的觉得,不重要。</p>

总之。</p>

先皇是明君不假,但却是用肥了勋戚、文官,瘦了百姓换来的。</p>

“对!”</p>

李首辅重重点了点头,坦然道:“皇帝的事,桩桩件件,如恒河沙数,不会全对。</p>

凡有错漏,皆要吾等去着想,以全皇帝圣名。”</p>

利益。</p>

才是君臣之间最稳固的存在。</p>

史笔。</p>

掌握在文官手中。</p>

虽说唐朝太宗李世民之后,百姓对史官的信任不断降低,但总归不会彻底消失。</p>

皇帝,想要圣君贤主之名流传后世,就少不了文官的帮助。</p>

“六部之中,小小的郎中,就能屋宇华丽,起居豪奢,这难道是五品官该有的场面,这也是在为陛下着想?”</p>

杨一清尚书直起身,胸膛起伏道:“还不是收受各省各部的贿赂撑起来的!”</p>

“应宁,你怎么还不明白?”</p>

李首辅毫不相让,平视道:“是啊,六部官员的日子,是过得奢靡了些,还不知道收敛。</p>

但正因此,才引来京城内外很多人的向往,很多人才想成为这样的人。</p>

君不见那些御史言官,整日里,除了找茬,什么事都不干,为无数人所追捧。</p>

可是应宁你想过没有,京官们有了这些,就别无旁骛。</p>

没有勾结朋党,没有把持朝政,翻翻一部二十一世,有几个皇帝的臣子,能像今朝这般?</p>

我说这么多,是因为我是内阁首辅大臣,也是想求你,这份呈文,就到此为止吧。</p>

别把这事出去张扬了,搅和的天下官员都无法安宁,搅和的国朝上下沸沸扬扬,就没法收拾了!”</p>

言罢。</p>

李首辅、谢阁老联袂朝杨一清尚书拱手施礼。</p>

“感谢首辅大人、阁老的教导,只是这与国朝利益不合,下官恕难从命!”</p>

杨一清尚书沉吟良久,再次摇摇头,一躬到地,取回了那道呈文,出了内阁,朝着乾清宫而去。</p>

数十年宦海沉浮,只为这一谏。</p>

一路披荆斩棘,势必嫉恶如仇。</p>

无法后退!</p>

……</p>

京师,城郊,北征大军驻地。</p>

三通鼓罢。</p>

万名将士进入校场。</p>

清一色的手持天巡刀、身着天巡铠,腰胯天巡弩。</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