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华娱特效从97开始> 第十一章 与程龙、周星星大战春节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与程龙、周星星大战春节档(1 / 2)

 2000年后的内地电影市场,想要取得傲人的票房成绩,获得排片优势是必不可少的。</p>

但在香江,几条院线好档期的黄金时段,上映的必然是自家公司出品的影片。</p>

所以影片的票房成绩一方面看质量,同时也要看是否有院线支持。</p>

典型如李联杰,虽号称功夫皇帝,但在九十年代初“双周一成”争霸影坛时,他的片子从未出现在“春节档”。</p>

原因也简单,嘉和的一哥是程龙,最好的春节档当然要留给他,李联杰便只能屈居到暑期档了。</p>

而李联杰出走嘉和,经历了经纪人被枪杀,又在中间人的调和后与嘉和达成和解后,振东影业拍的片子,依旧在嘉和上映,自然还是拿不到贺岁档。</p>

期间李联杰又给永晟拍了几部片子,但那时永晟正的头号大将周星星风头无两,李联杰依旧争不到春节档。</p>

直到香江电影日薄西山的九七年,因周闰发出走好莱坞,李联杰才凭一部《黄飞鸿之西域雄狮》进入春节档,与程龙、周星星开展票房大战。</p>

是以在香江电影市场,片子拍的再好,也要有院线愿意合作才能取得傲人票房。</p>

当然,如果影片强到能打的其他院线热映影片节节败退,不得不上映你的片子赚钱就另说了。</p>

但在双周一成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p>

现如今,周闰发出走,周星星减产,非院线投资拍摄的影片也有机会在春节档公映。</p>

而98年的春节档,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p>

程龙的《我是谁》一如既往的经典,可相同的套路看的多了,港人未免有些视觉疲劳。</p>

原本历史上在港仅取得3800多万的票房,远低于95年的《红番区》和96年的《简单任务》。</p>

至于周星星的《行运一条龙》票房就更差了,还不到三千万。</p>

原因也简单,这片子也是还人情还出来的。</p>

那时的周星星已经弄了自己的星徽公司,不打算再拍其他导演的作品,但王京、李力驰找到他,没法子,还得客串,然后就客串成主角了,影片的质量可想而知。</p>

所以98年的春节档,竞争激烈程度相比前些年是大为减弱的。</p>

这其中,嘉和院线不用想,必然是专门放程龙的《我是谁》,剩下的只有金生、新宝两条院线了。</p>

说起香江影坛的院线制度,要追溯到20世纪五十年代。</p>

那时制作成本较低,明星主角的片酬也不过1000多块,一两部影院放映,就能让电影回本,算是香江院线发展萌芽时期。</p>

而到了60年代,则成了邵氏的天下。当然还有一个名为丽声的院线,专门发行邵氏以外小公司制作的中小成本影片。</p>

到了七十年代初,嘉和成立,形成邵氏、嘉和、丽声三条港产片院线。</p>

而进入八十年代,丽声改名金公主,因新一城在金公主排片,且接连出现爆款电影,让金公主成为嘉和之后的第二大院线。</p>

后来新一城解散,金公主也歇业了,被陈容美组建的金生院线取代。</p>

邵氏院线先成为德宝,又变成新宝,还分出一条永高院线。</p>

而在港片最辉煌的93年,黄百鸣建立东方院线,令香江一时间出现五条院线,使得电影供不应求,粗制滥造的片子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港片的衰落。</p>

结果是永高亏损换人换名后退出,96年东方与新宝合并,也等于退出江湖。</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