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章(1 / 2)

 过了五秒。</p>

万军转发了一条链接。</p>

【摇滚死灰复燃?声音大,不代表有“精神”】</p>

作者:付光宇。</p>

林新月愣了一下,紧接着转过身去,防止麦子善看到自己的异常。</p>

她打开链接,这个是音乐家官方公众号的文章。</p>

上面洋洋洒洒四五千字,把摇滚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讲了一遍。</p>

还结合了其他的音乐流派,重点批判摇滚精神是一种假命题。</p>

然后,在文章末尾处,三番五次提到麦子善。</p>

“麦子善是近日来创作量比较大的摇滚歌手,笔者重点分析了其歌曲特点和创作技法后,发现当下所谓的‘摇滚’完美符合笔者所说的“大声音乐”。</p>

大声音乐的特点就是喜欢用‘精神’包装自己,实际上,唯一的特点就是声音大,用大来掩饰空洞,用大,掩饰内核的缺失,用大,来吸引需要发泄的受众。</p>

同样的例子有rap和DJ,这些缺乏深层内核的音乐形式,喜欢包装自己,例如rap强调peace和love,越是强调什么,其实就越是缺少什么。</p>

摇滚也一样,笔者接触过很多摇滚乐手,无一例外,他们喜欢用摇滚精神包装自己。</p>

这恰恰证明了真正内核的缺失。</p>

不同于其他真正表达个人情感和深层诉求的音乐,摇滚用强烈的贝斯声和激烈的鼓声,创造了一个让人沉醉的演唱氛围,这恰恰说明摇滚乐的缺乏内核。</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