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五十八章 天下大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十八章 天下大势(2 / 2)

黄河。黄河,浑浊之河。猛然间变清了,这可是一件大事,了不得地大事。

有传说,黄河五百年变清一次,民间更是还有“千年难见黄河清”的说法。与这些相连的还有一句话,古之以来被朝廷所看重。那就是----圣人出,黄河清。

世人都知道黄河经常泛滥成灾,可偏偏儒家的天人一说,又有----天子失德。天将奇祸这一讲,所以相对应的“黄河清”便被视为会给天下苍生带来幸福的祥瑞。

正所谓:普天有道圣人生。

大地山川尽效灵。\\/\

尘浊想应淘汰尽,

黄河万里一时清。

古时中国人的梦想。这个圣人,当然不是普通人,也不是指孔夫子这样地学问家,只是那些君临天下的帝王才担当得起。几千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总是希望出个好皇帝,能够带来“河清海宴”的太平盛世。总地来说期盼“河清”。不过是一种希望摆脱现实烦恼的精神寄托罢了。

天下百姓都这样想,官府自然也要捏着鼻子去做,况且这“黄河清”也不是太稀奇,大字不识一个地老百姓不知道,普通的士子官僚不清楚,可皇家是知道的。从《后汉书》一直到《明史》,“黄河清”不下40次,差不多隔个四五十年就会来一次。(宋徽宗在位期间竟然有了三次,晕!)必要的时候,这东西可是很能安民心的。

就好比明代永乐二年冬地“黄河清”。就是被大肆渲染的一次。显然那与朱棣是以臣下起兵夺得皇位有关。需要以此来证明他是“奉天承运”地。

而将“黄河清”作为圣人出宣扬得最厉害的,是清雍正四年那一次。大抵也是因为雍正皇帝得位的合法性受到怀疑,同时这个皇帝“于天人感应之际,信之甚笃”。

这次“河清”的规模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从雍正四年十二月上旬末开始,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和江苏五省的河水渐清,次年年初仍可见到。在得到“河清”的奏报之后,雍正表面上说“受宠若惊,不以为喜,实以为惧”,实际上是喜不自禁。不仅赶快派高官去向埋葬在景陵里的父亲康熙报告好消息,去黄河致祭河神,而且把一大批官员官升一级。自己还动笔写下《河清颂》二千余言,命河道总督田文镜在江南清口(今淮阴县西南)建立“御制黄河澄清碑”,刊刻其上,说是感谢河神,实是给自己表功。

(田文镜这人深受雍正信任,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忠诚、干练,同样也身怀一手拍马绝学,田文镜奏章形容为:“臣考之典籍,黄河十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然从未有清至一千里,久至一月,如今日之独盛者也”)

乾隆不信这个,早前明兴的奇瑞奏折就被他训斥了一顿。可民间地百姓信啊,特别是乾隆在训斥奇瑞之后,不到两月自己就被赶出了北京城。而踏波万里而来地中华军竟能以三万疲惫之兵击溃十三万满清劲旅,这不就是上天眷佑的明证吗?

同北方处早有联系地山陕白莲教,瞅准了这一时机,高举响应“圣人”的大旗,混元教、白阳教、红阳教等等,大大小小七八个豫楚大起义后残存的流派共同举义,一时间山陕大乱。

无奈之下,乾隆令明兴调回了山西军两万人,余下的两万人则继续有太原镇总兵马世保统领继续赶往邯郸,那里还有刘峨、和的残部。

环视天下,乾隆悲哀的发现,除了远在大西北的甘肃之外,自己所能依靠的只有东北老家和蒙古的兵马了。

p:1----特此声明,文中所述半真半假,大家一笑了之,不可信以为真。

2----乾隆朝60年间,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水旱灾害。在上报至中央政府、确定已经“成灾”或已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中,水灾被及的总州县次约为8074个,旱灾为3770个,雹灾为1148个,霜灾为163个,风灾为271个,人疫、牛疫共68个,地震111个。

3----清初顺康雍时期,救荒的基本程序包括报灾、勘灾、审户扣给赈,主要措施包括蠲免、抚恤、赈济、借贷、缓征、平粜、安辑流民等,地方主要是通过常平仓、社仓、义仓等积谷备荒。乾隆时期,拯灾救荒的基本程序与康雍时期不存在多少差异,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时间上的规定作了变动,有利于灾后赈、贷、蠲、缓事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