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第26章 县试第一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县试第一场(1 / 2)

 作为童子试的第一关,县试一般来说要考五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第一场,也被称作“正场”。

在此环节中,所有参加考试的几百位考生将经历一轮“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学识优良的前五十名能够通过考核,因此第一场考得好坏与否,基本决定了能否顺利通过县试。

正场之后还要再进行几场覆试,旨在从这五十名考生中进一步选优,留下三十到四十名,并在县试的最后一日,发榜公布。

至于覆试要考几场,则由县尊个人决定,一般来说会再考四场,其中县试第二场称作“招覆”,亦名“初覆”,之后第三场称作“再覆”,第四、第五场称作“连覆”,当然有些县令实在难以抉择,会再增添几场,最夸张的县试甚至会连考七场。

当然了,林迎他们这次只要考五场就好了,这在之前报名的时候就已经公告了。

……

因为第一场考试极其关键,几乎决定了考生的命运,所以待题目公布后,所有考生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有远虑者没有第一时间作答,而是先思索片刻,等有了头绪之后才在草稿纸上打起了腹稿,最后再誊抄到试卷;而无远虑者,在拿到题目的瞬间,便深怕耽误了时间,直接开始涂写准考证号(座次号),之后纷纷开始答题。

从落笔的第一时间,就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古代科举的主要考试形式大致有帖经、诗赋、经义、墨义、杂文、策问等。而县试作为科举之路上的首道关卡,所面对的考生都是“初学者”,因此难度普遍不高,策问这种高难度的题是不考的,例律(律法)也暂时不考,主要考的内容是帖经墨义和诗赋,当然两篇四书文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帖经最为简单,也最基础,考官从四书五经中截取一段话,隐藏前后句,让考生填写,形式上类似于后世的填空题。

帖经题共有五道,对于已经熟读了四书五经的林迎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

他在拿到题目之后,就知道这次县试基本上妥了!

第一题:【万物皆备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此句出自《孟子·尽心章句》,意思是说,“当我一切都具备了的时候,反躬自问,自己的内心仍是忠诚而踏实的,便是最大的快乐。”

此题虽然基础,但却很好地考察了学子们对《孟子》的熟读程度。

林迎几乎瞬间就知道了它的出处,并联想到了它的下句。

于是他拿起笔蘸了蘸墨,很快就在草稿纸上写下答案:“强恕而行,求人莫近焉。”

这次考试一共发下来十余张答卷,其中带红色竖直格界线的纸张为后续誊抄答案用的正卷,共八张;另有六张素纸作为草稿纸,是给考生思考用的。

林迎的速度很快,第一题答完后,他紧接着就看向了第二题。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此句出自《中庸》,意思是:“世间的万物共同孕育生长而不互相妨害,事理一并施行而不互相违背。”

林迎不由会心一笑,想到了下句:“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小德就像河水长流,不息不止,大德总敦实化育,无尽无穷,这便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缘故。

一连两道题都秒过,林迎信心大增,接下来一道题出自《论语》,【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林迎马上答上了下句,“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此题难度也不大,同样是在考验考生对名家典籍的熟悉程度,选材并不刁钻。

很快,后面的两道帖经题也被他一一答出,分别出自五经中的《诗经》和《礼记》。

至此,县试第一场中的帖经题全部作答完毕,林迎稍作休息,便研了下墨,将这些写在素纸上的答案全都誊抄到了正规的答卷上。

抄写时他格外的小心,深怕不小心弄糊了卷面,那就太不应该了。

看得出杜县令出题还是很中规中矩的,题目都出自四书五经原文中的经典句段,而没有挑选生僻章节去故意刁难考生。

杜县令选了它们来出题,肯定是想给众位考生一个好的开始,那能答上来的考生也就会有很多。

至于后面……林迎一凛,既然前面筛下的考生少,那无疑会提升后面的难度。否则如何在第一场中直接筛选出五十名优秀者?

看来重头戏还在后面!

帖经题过后,林迎等了许久。

终于过道上再次有了响动,几位举着题板的小吏再次巡游而来。

终于来了!

林迎精神一振,知道在经过五道帖经题开胃之后,真正的“考题”即将呈现。

依循惯例,接下来的题目共有三道,分别要求写两篇四书文以及一首五言六韵诗。

放在后世,这就是大作文两篇,外加小诗一首。

其中两篇四书文,要求考生写作时要加上句读(标点符号),并在各股上做好标识,以便考官阅卷,同时文章的字数也有规定,太短不行,肯定会被淘汰,但长篇累牍也不行,字数必须控制在七百字以内。

超出了七百字,所给的答卷也是写不下的。

过来展示题板的那位小吏依旧是先前那位“老大哥”,林迎看到他后会心地一笑,接着便将今日的大题题目抄写到草稿纸上。

对于后面的这三道大题,林迎非常谨慎,因此他决定分时间段来作答。

上午剩下的时间,可以先做第一道四书文,下午再做另一道四书文与五言六韵诗。

第一题四书题,【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孩子,为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