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第42章 发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发榜(1 / 2)

 大周王朝,宣沣六年,农历二月廿五。

今天是个重要日子,因为历经了七天共五场考试后,青川县乙丑年的童子试,终于要发榜了。

昨夜疾风骤雨,已经晴朗了大半个月的天空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本以为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发榜,为此林迎等人半夜还惊醒了几次,但没想到天公作美,到了第二天清晨,朝阳踏着露水来到人间,大雨初霁的青川县城,整个都笼罩在一股清爽湿润的氛围当中。

与第一场考试结果是在试院前公布的有所不同,县试的发榜地点,则选在了县衙前的宣化坊。

宣化坊是一座高耸的牌坊,位于县衙大门的正前方,沿街而设,专门用于公布县衙的各项公务及通知。

县试作为县衙文教的头等大事,其结果的发布,当然也是在宣化坊处公布的。wap.biqμgètν.net

一大早,林迎等人就已洗漱完毕,之后在客栈大堂用过早饭,一行人便结伴着,直奔县衙的方向而去。

一路上,众人的心情既有澎湃,又有忐忑,个中滋味,若非当事人,实在难以言表。

今天,大姨、大姨夫、蒋武,还有马员外他们也来了,一行人在约定好的街口碰头,然后一起顺着溪水潺潺的沿河青石道路,一路步行。

待从河上的一座石拱桥上跨过,前方不远就是县衙所在的坊区。

……

此时,县衙前早已是人山人海,人潮涌动,那场面简直热闹非凡。

有各种吆喝着做生意的摊贩、有过来凑热闹的附近街坊,还有今日的主角——正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榜的赴考学子以及学子们的家属。

甚至还有不少书院,也专程组织了一些儒童学子过来凑今天的热闹,让那些少龄学子提前过来领略县试的风采。

林迎他们赶到的时候,发现宣化坊前已经如铜墙铁壁一般,围了厚厚的一圈,不由得面面相觑。

骆敏和孟革还是第一次经历县衙放榜,简直开了眼界了。

“这也太疯狂了吧,跟元宵灯会似的。”马崇杉吧嗒了下嘴,幽幽地摇了摇头。

林迎道:“一年一度的县试,是多少人出人头地的机会,其中蕴含的期盼,也包括了你我他,年年都说人多,但年年都是如此。”

马崇杉不说话了,事实确实如此。

科举之于这个时代是神圣的,是贫苦人家最能看得到、摸得着,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翻身机会。

无论社会的各阶层,对科举总是怀着崇敬的心理。

连许多戏文,也喜欢描述书生中榜的场景。

“咦,林兄!”

一道声音响起,林迎回过头,发现身着华服的范文炳和柳新沅来到了面前。

他们俩似乎总是一起出现,可见私交甚笃。

“范兄、柳兄……”林迎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随着接连几次见面,林迎与他们也算认识了,所以不再以某某公子互称,而是在各自的姓氏之后加了一个兄字,聊表亲近。

“哈哈,林兄你们也过来看榜呀。”

因为相熟了,几人交谈也不再拘泥那么多礼节,一副很随意的样子。

林迎笑着点头,随即向他们介绍了大姨、大姨夫,还有马员外他们,然后闲聊起来。

范文炳看了眼前方扎堆的人群,蹙眉说道:“现在距离辰时放榜还有些时间,要不我们先到一旁茶楼坐会儿吧,我与柳兄在那定了位子,林兄你们若不嫌弃就一起吧,待放榜了再过来也不迟。”

对于范文炳的提议,林迎笑了笑,询问了其他人的意见后,他点了点头:“固所愿也。”

这边的人实在太多了,加上距离发榜确实还有一段时间,去茶楼坐一坐,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之后,一行人就向着茶楼而去。

虽然茶楼距离县衙有一段路,但上了二楼雅间,从窗户方向就能看到宣化坊这边的情况。

对于范文炳他们能在放榜的档口定下这么一个绝佳的雅座,林迎有些惊奇。

看样子,是动用了钞能力的。

“林兄可是有什么疑惑?”范文炳笑着问。

“没什么,只是觉得眼下看榜之人众多,想来这间茶楼也是生意爆棚,范兄、柳兄定下这间雅座,怕是花费不小吧。”

范文炳听后,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原来林兄所虑的是这个啊,不碍事的不碍事的……”

“林兄有所不知,若是其它茶楼,我们或许真要破费不少,且即便有钱,在此档口也未必定得到位子,但这里嘛……”说着,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同行的柳新沅一眼。

林迎正觉得疑惑,一旁的马员外已经笑着道:“马某听闻这家茶楼的东家姓柳,如果所料不差的话,柳贤侄应该便是这家茶楼的少东家吧。”

因儿子与他们交好,马员外一句贤侄的称呼倒也合理。

行商之人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打蛇随棍上,只要有点关联的事,他们就能攀上关系,从这点上讲,马员外可谓深谙此道。

无论是范柳二人,还是林迎,都让他发展成“贤侄”了。

此时柳新沅淡笑了下,不卑不亢朝马员外见了一礼:“伯父所言甚是。”

马员外笑了笑,又看向范文炳,“马某行商多年,往返县里亦不少,早就耳闻县城商贾中有南范北柳的说法,柳家经营茶叶和米粮生意,早年以一小车起家,到如今货通南北,在整个陆江府,乃至江右布政司都是小有名气。”

“而范家经营书局生意,旗下广夏书局虽不及柳家的易轩米坊那般醒目,但书局之事得官府襄助,将来将书局开向全国也是早晚的事。”

林迎闻言一惊,听马员外这一讲,原来自己结识的这两位朋友有这样的来头啊。

茶叶和米粮历朝都是赚大钱的,就连马员外自己做的也是米粮的生意,只不过跟柳家比起来,马员外的块头就小上太多了,充其量也就是体量中等的批发商而已。

而范家的书局生意,赚钱虽不如米粮,但胜在人脉宽广。

要知道自己,可也是给广夏书局抄过文、打过工的。

而且书局经常与读书人打交道,又得官府支持,论起名声来可比做米粮生意的好上太多了。加上本朝不兴文字狱,做书局生意,不仅旱涝保收,还没有太大的政治风险。

简直名利双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