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第120章 新修的学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新修的学册(1 / 2)

 宋教谕一走,秀才们顿时互相交流起来。

一个个都十分哀怨,心说好好的入学考试,怎还会遇到这样的刁难呢。

宋教谕他,不讲武德啊!

但很快,也有生员想通了其中的症结,大胆猜测道:“你们说,宋教谕此举,会不会是故意而为之?”

“这不是明摆着么。”

“不,我的意思是,宋教谕此举,定有深意!”

“此话怎讲?”

“你们想想看,一县之教谕,又岂会真的如此儿戏?”

“宋教谕定是觉得我等初入庠学,必是春风得意,自诩不凡,故而才借这入学考试之机,故意杀一杀我们的锐气。”

“啧,听兄一席话,我好像也有同感。”

“正所谓,君子谦谦兮,居心而攸宁。题词赋诗兮,吟咏而无所听。虚心方能万事成,自满则十事九空。”

“他是希望我们认清现实,不可沉浸在原来的成就中志得意满,否则必遭外在无常所累及。”

“啊,原来教谕想得如此深远。”

“是极是极,宋教谕用心之良苦,可鉴日月啊。”

“原来是这样,我险些误会了宋教谕。”

几位秀才互相引经据典,越说越觉得宋教谕此番作为,肯定是有所指代,一时间为宋教谕的默默付出,感激涕零。

林迎很自觉地走得远了一点,这些个书呆子,都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老艾,今天这场考试你考得如何?”林迎收拾了下自己桌面,来到艾金良面前问道。

艾金良露出淡淡的笑容:“还行,总算是在交卷之前完成了。”

林迎也是一笑:“那就好。”

接下来几人返回房舍,就开始拿出携带的书籍默默看了起来。

县学这边,虽然也有名师主讲经典,但主要还是以自习为主、答疑为辅,真正需要上课的,不过是六艺那几门课罢了。

此时依据层级划分,他们都挂名在低级别的“正义堂”名下,同层次的还有崇志堂、广业堂,需要通过修业,慢慢磨过去。

之后才能升入中级别的修道堂、诚心堂。

乃至高级别的率性堂。

正当几人拿着书认真看着的时候,马崇杉这厮一脸笑眯眯地来到了丙字八号房。

“哎,崇山兄,这会儿怎么有空到我这串门来了?你们那事情都做完了?”看到马崇杉进来,林迎心情不错地说道。

马崇杉一屁股在席子上坐了下来,自顾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已经做完了,今早可把我和清河给忙坏了,想不到作为佾生,还要为你们入泮的事忙活。”

“这不,刚刚收拾好文庙那边的各种礼器,又在前辈的带领下彩排了下六佾之舞,我便到大师兄这边偷闲来了。”

林迎一听,不由乐了下。

“作为佾生,六佾之舞可是重中之重啊,毕竟是要在丁祭这种大场合上跳的,马虎不得。”

马崇杉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有些无奈。

看着林迎他们,羡慕道:“还是你和老艾好啊,院试后成了正儿八经的生员,课业内容也是主学经典、兼学六艺,而不像我们佾生,主修的是礼仪和跳舞,感觉就是一舞男。”

听到“舞男”一词,艾金良忍不住笑了下:“那我们上儒学课时,你也可以过来旁听啊。”

“那是必须的!不然我去文庙做佾生干嘛。”马崇杉理所当然地说着,“对了,听说你们下午进行入学考试了?怎么样,难度大吗?”

“难度倒是不大。”林迎微微一笑说道,脑海中却忍不住浮现出了宋教谕用扇子扇香的画面,“但过程挺有一番波折的。”

“哦,什么波折?”

“这……不提也罢,反正不是大问题。要想知道是什么,来年院试时你考中秀才,大概就能体会到了。”

马崇杉闻言,便有些沉默不语。半晌后,他惆怅地道:“明年你和老艾就有机会参加科试了,如果考得好,说不定赶得上后年的乡试,你说咱们的距离是不是越来越大了?”

“那可未见得。”

林迎摇摇头,“明年我和老艾势必是要挑战一下科试的,而你也要参加院试,院试过后如果成绩好,达到了录科的标准,同样也有机会参加后年的乡试。”

“即便院试成绩达不到录科,只要你能考中秀才,不还可以参加录遗嘛。一切顺利的话,说不定后年咱们师兄弟三个,还有机会结伴到省城一同参加乡试呢!”

“没错,咱们师兄弟三个,一起去省城!”

马崇杉被说得有些热血上涌,连连点头道:“还有一年的时间,我就不信了,我马崇杉现在是佾生,来年还考不中秀才!”

林迎瞥了他一眼:“有信心固然好,但秀才有多么难考你也领教过了,要想毕其功于一役,院试时直接达到录科的标准,这一年你还得加倍努力才是。”

“嗯嗯,那肯定的。”

马崇杉吃了一块“大饼”,现在充满了动力。

一旁的艾金良,还有同房舍的吕秀才见了,都是会心一笑。

就在几人说话间,先前领着林迎他们参观黉学的许仙走了进来。

“哎呀,这里好热闹啊,你们下午进行了入学考试,过程还算顺利吧?”

林迎赶紧起身,朝许仙行了一个同辈礼,淡笑着道:“过程还算顺利。”

“那宋教谕有没有……”说着,许仙做了一个扇扇子的动作。

林迎便无语,看样子,那宋教谕还是惯犯啊。

许仙看着林迎的反应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哈哈大笑起来,“教谕先生,他人就是那样,他扇了扇子,那说明你们考得还不错,让他满意了。倘若不扇扇子,那则说明学子表现一般,那会儿他就该面沉如水了。”

一个笑容可掬的宋教谕还是蛮亲和的,林迎无法想象他面沉如水的样子,也不由笑了起来。

“不知许学长这次过来是……”林迎疑惑地问。

“哦,我是过来给你们送学册的。”

许仙说着,将手中几本薄薄的册子放到了桌上。

“来来,你们一人一本!这学册里面记录了黉学内所有学生与教员的资料以及住址,囊括了学宫的生员,以及文庙的佾生。”

“哦?”

林迎脸上不由露出了好奇。

接着,就和艾金良、吕秀才、马崇杉他们一起,人手一本学册,仔细看了起来。

青川县黉学,其实分为学宫和文庙两部分。

学宫这边,现拥有教官和教员十人,生员一百四十一人;文庙那边同样由宋教谕管理,但具体事务则由专职的辅助人员负责,现有佾生三十六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