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38章:奇技淫巧不算本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奇技淫巧不算本事(2 / 2)

...</p>

【如明朝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就写道: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p>

【冬天里宫女和奶妈们谁敢让皇嗣受冻,一定是把宫殿搞得密不透风,就这样适得其反让明朝皇家子孙们早早夭亡,所以明代皇宫里,婴儿夭折率高的原因找到了】</p>

【就连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都差一点一氧化碳中毒身亡】</p>

【溥仪在日记中写道: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p>

【而在皇宫内频频出现这一类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恰恰是因为皇宫里的特殊构造,对于皇宫里用的木炭都是上等的如红萝炭】</p>

【烟少耐烧就没有设置烟囱用于排烟,又因为为了防风建造了火墙保暖】</p>

【这么一来冬天把门窗一关,虽然保暖了,但里面的一氧化碳也难以排出去,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聚集在室内就容易中毒了】</p>

【而民间平民百姓的房子没皇宫那么高的密闭性,四处漏风的房间恰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氧化碳的堆积,减少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p>

【另外对古代很多平民百姓来说,他们甚至烧不起炭,虽然木炭取暖体验确实不错但价格贵呀,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富贵人家才用的起,因此民间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极少值】</p>

...</p>

不消说朱元璋的脸色不好看,群臣的脸色也是极不好看,合着咱花大价钱建的院子房屋,最后反而因为足够密闭保暖而成了碳毒的帮凶?</p>

“TNND,真是倒霉。”,明白小妾惨死真相的刘御史,郁闷地在心里骂道。</p>

“竟是此等道理,快寒冬了,想来要抓紧重新改造一下房屋了。”其他大臣心里默默做着规划。</p>

自古小儿难活,所以民间一般给新生儿取个贱名,以祈求孩童平安成长。</p>

想不到皇家子嗣,从小金枝玉叶,吃穿用度具是全天下最好的,最后反因保护措施做得太好而夭折,若不是天幕给出的解释,恐怕至死也想不到是这种原因。</p>

朱元璋一想到此又有些惆怅,要是朕有個忠心耿耿的穿越者辅佐该多好啊,天幕再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说皇家子嗣之事,单是天下之事就让大明裨益良多啊。</p>

远远站着待命的小太监,偷偷抬头瞧了瞧陛下和一众文武百官,看着平时高不可攀的大臣都有些泄气,像落败的公鸡,心里也感叹:“陛下不许咱等奴婢烧炭取暖,原来也并不全是坏事呀!”</p>

“嘿,烧炭取暖的没准还没咱能活呢!”</p>

...</p>

唐长安城,李世民脸色也是不好看。</p>

明皇室子嗣出现的问题在大唐肯定也会有,幸好得天幕指点,不然多少无辜皇子嗣怕是在懵懂中薨夭去。</p>

不仅他,长安城有名有姓的大户都是心存感激,祖宗保佑。</p>

...</p>

【得一提的是,虽然古人不知道罪魁祸首是一氧化碳,但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古人肯定会形成这样的常识】</p>

【在屋子里烧炭可能会造成人昏迷甚至死亡,不过他把原因归结于火太大不通空气闷死的】</p>

【那么古人对一氧化碳中毒有没有应对之策呢】</p>

【有的,在惨痛教训之后,古人在冬天取暖时也是有相应措施的】</p>

【大户人家在使用碳盆时都会有专人照看,盆中木炭是否需要添加,是否需要端出都有一定要求】</p>

【而且一般卧室内少有碳盆出现,即便是需要取暖也是将房间烘热之后便将碳盆端出】</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