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 首辅之位(1 / 2)

 孙承宗对于辽东战局有着其独特的理解不假,但朱常淦却不是想将他调入辽东。</p>

对于他,后世的评价不一。</p>

有的人评价孙承宗夫攻不足,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末易言,令专任之,就足以慎固封守。</p>

也有一部分人替他鸣不平,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者夫。</p>

意思是说,如果辽东一直是孙承宗驻守,满清就很难入关。</p>

正是他将满清挡在关外,延长了大明朝的寿命,延缓了大明朝的灭亡。</p>

当然也有人说他是辽东第一罪人,说他孙承宗的想法太过天真,大肆的消耗大明朝的国力和兵力,在关外大兴土木,修建关宁锦防线。</p>

太烧钱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烧钱,朝廷根本就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要知道天启年间朝廷财政收入不过200万两白银。</p>

内忧外患的大明朝,根本就无法支撑起孙承宗通建设庞大堡垒群复辽的计划,它成为拖垮大明财政的黑洞。</p>

而持这种说法的则是另外一个名人,那就是王在晋。</p>

显然他是有发言权的,他负责过整个辽东的军需供应,官职是“总理户、兵、工三部侍郎。”</p>

自然清晰的知道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及支付能力。以至于他在奏折中奏折中语重心长地写道,辽东是吞噬朝廷财政收入的无底洞,不改变策略,后果不堪设想。</p>

两种观点都有论点有论据。</p>

但朱常淦却以为孙承宗的最厉害的并非是战争素养,他最强大之处在于统筹能力,在于他在朝堂的斡旋能力、识人能力。</p>

一个以不惑之年,才高中进士,却在大明的朝堂之上混的风生水起,全身而退的人,其斡旋能力可见一斑。</p>

又如夏允彝所说:自有辽事,所用人,鲜能有胜任者。</p>

辽东武将之中,刘綎、杜松、满桂、祖大寿、吴三桂......这些将领都是他的手提拔上来的。</p>

钱谦益也曾评价他,善人君子,亦惮其凛烈!</p>

朱常淦在品性上是相信孙承宗的,能带领全家老小登城抵御外敌,以身殉难,子、侄、孙共19人也力战而亡的人,足以说明他是愿意为大明朝殚精竭虑,死而后已的。</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