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御极大明>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林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林书院(1 / 2)

 朱由校的一个不注意又说了一个“朕”字,又差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呵呵”一笑,解释说:“我说的是‘真’,这个恶霸真是不能容他!”

马老汉惊异的脸色瞬间黯然下去,他虽然是贫苦大众,但穿梭在繁华的河道中也算见过世面,像朱由校这一身打扮和气质绝不是一般的人物,不是达官就是显贵家的公子,再看他的侍从们,刚刚与刀疤子交手不费吹灰之力就打的他们落花流水,着实让人吃惊又解气。

马老汉极为失望的唉声叹气,“真希望这是一场梦,要是遇到了皇帝,除掉这个恶霸,为我们德州百姓除去一害多好。”

朱由校哑然失笑,道:“皇帝在大内深宫,日理万机,哪里会顾得上一个小小的德州。老人家不必担忧,尽管放宽了心,我保你平安。”

说完,他走到船头,迎向河面,看这古老运河的美景和繁忙的河道。

这里渐渐的恢复了平静,朱由校也在此逗留了一天等待宗二回来。停靠在码头需要向当地的税吏缴纳停泊费,一天的时间就是十两银子,这笔费用自然由朱由校承担。侯光远掏钱的时候啧啧的惊叹,想不到一天的停泊费竟然这么贵,看来德州府的税金收入不少,回京后一定查查德州府上缴的税额。

第二天中午,宗二风尘仆仆的回来了,他两眼迷离,眼晕发黑,明显是一夜没有合眼,见到朱由校就悄悄的禀报:“微臣按陛下的旨意到德州府衙,亮出身份,德州知府即刻派兵将刀疤子捉拿归案,当时他正在召集众多泼皮无赖拿着家伙来寻仇,正好被官兵们堵在贼窝一窝端了,又连夜审问抄家打的他是皮开肉绽,哭爹喊娘,今早午时就押往菜市口处斩,余众皆发配大同、凉州等地。”

汇报完,他舔了一下干涸的嘴唇,看得出,他为了这个案子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了。

朱由校露出了笑意,“辛苦卿家了,你去好好的休息吧!告诉侯光远,即刻起航前往扬州。”

船起航了,顺风而下离开码头,就在他们驶向河心的时候,岸上传来了一片爆竹和欢呼声,人们聚在岸边奔走相告,像是过年一样欢庆当地恶霸“刀疤子”被处斩,为当地除掉了一害。

朱由校站在船尾,看着人们喜庆的样子会心的笑了。侯光远站在他的侧后,感慨的说:“天下何止德州有此一害啊!”

“先生说的是,像‘刀疤子’这样的恶霸在我大明的地界上太多了,朕除掉一个不过不过解救一方而已。待朕回京,定然将‘打黑除恶’列入国策之中,让天下的百姓安享太平。”朱由校如是说。

马老汉得知“刀疤子”被除,欢喜的不得了,他再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也不用再被敲诈勒索了,终于可以安心的做生意了。他知道,这都是公子的功劳。

他放下橹桨,带着女儿小英来到船头,向朱由校叩拜,“多谢公子为我们德州百姓除掉一害。老汉在这里向您叩头了。”

说着,他和小英连连叩首。

朱由校见状,急忙上前扶起,“您这是做什么,他是罪有应得,与我无干。”

“公子不要过谦了,老汉虽然是个粗人,但也看得出您不是一般的人。老汉无以报答公子的恩情,日后,公子您坐我的船绝不收取一文,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以报您的大恩。”马老汉激动的说道。

朱由校微笑的摇头说:“老伯不必如此,除掉这个恶人也是我的本分,您不必在心上,好好的撑船,这一路还要辛苦您呐!”

……………………

朱由校一行乘船南下,一路观赏着沿途的美景。这个时代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是都是原生态的景色,真正的碧水蓝天,花草虫鸣,欣欣向荣,站在甲板上闻着带着清新的空气精神舒爽,拂面的微风也是柔腻妙不可言。

这是他第一次微服南巡,没有浩大的伴驾的船队和仪仗,让他更能贴近民间,也更能看清明代真正的生活百态,出宫不到十天就经历了几次波折,要是摆驾南巡,百姓的生活根本不可能看的到。

他也算得上明朝第二个南巡的皇帝了,自从大明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几乎没有在离开过北京了,正德是一个爱折腾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南巡的明朝皇帝,最后把自己折腾死了。

朱由校要做一个中兴之主,所以,他的微服南巡将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明君典范!

经过十天的航行,他们到达了扬州。

扬州是江南名城,此地人杰地灵,才子佳人辈出,又是京杭运河、长江航道的十字路口,因此便利的水路交通造就了扬州商人遍天下。朱由校的船驶入城内,只见两岸熙攘繁华不啻京城,船舶来往不绝,一片盛世之景。

江南好风光,不是亲眼所见不知其中之意。江南繁华似锦,远胜北方。

朱由校不由的感慨。

旋即,他命马老汉将船停靠在一处码头,上岸游览繁华的扬州。

他与侯光远、宗二和几名侍卫一同上岸,走在闹市之中。

扬州可谓是天下货物的集散地,也是商人云集,到处都能见到讨价还价的人们,各处的商行也是繁多,各色货物玲琅满目,让人自顾不暇。

朱由校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因为古代的货物在他眼里早就是过时的东西,没多大用处,何况他是皇帝,对这些东西更加不屑一顾,能引起他兴趣的是摊铺上的小吃。

扬州小吃名扬天下,吃起来别有风味,和他前世吃的扬州小吃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由校一边吃一边想:同样是扬州小吃,怎么四百年后的还不如四百年前的好吃呢?难道我前世吃的都是冒牌的扬州小吃?怪不得有的地方打着“正宗”两个字,原来是唬人的。

他们尽情的享受着扬州的繁华,游览古代的江南风味,不知不觉,来到了城北的一处别院,这里是熙攘闹市的尽头,已经没有人来人往,喧闹声也稀少了,更多的是恬静优雅,还有阵阵的雅致。

正前方是一个门牌楼,上书“东林书院”。

朱由校看到这四个字,登时吃了一惊,疑道:“东林书院在无锡,怎么会在扬州?”

候光远看到这四个字倒是显得有些兴奋,说:“微臣早就听闻高樊龙之子高敬德在扬州立‘东林书院’,与无锡的东林书院遥相对应。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他为什么要在扬州开书院?难道他们要把书院开到全国?”朱由校不快的说。

“高敬德曾是扬州知府,在任上办了分院,致士后就就在这里讲学。”

候光远解释道,他虽然被东林党人排斥在外,但他对东林书院仍然怀着深深地敬意,就像是文人对孔孟一样的崇敬。

朱由校看他流漏出的兴奋表情,内心十分的不快,他费劲心机打压东林党,欲将新学推广开来,无疑天下的文人是他的最大阻力,而天下文人的精英代表们就是东林党人。

“走!咱们进去看看!”朱由校没有一丝表情,神色淡然的穿过牌楼,向内走去。

穿过牌楼是一幢大殿,高两丈有余,宽七丈,踏上台阶便能听到里面有人在高谈阔论,讲学论道。

殿门是敞开着的,人们可以只有的出入,到了殿门口,朱由校便看到里面前端一位花甲老者,须发半白,炯炯有神的站在讲台上,在与坐下的学生们讲课,学生们年龄参差不齐,有年过不惑的老秀才,有意气风发的弱冠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讲。

朱由校的出现,惊动了后排的几人,神情淡然的看了他们一眼,继续听老者讲论。老者也看到了他们,冲他们微微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这讲课的人就是高敬德了。

朱由校猜想。

他轻轻的走到后排的一个座位上,尽量的不弄出动静打扰他们,候光远和侍卫们不敢坐,就站在他的身后。在这文雅的殿堂里,这么多人站在他身后格外显眼,引来了高敬德的惊异眼光,听讲的人们也顺着他的目光转过头来,奇异的注视他们。

朱由校一个哀怨的眼神扫了他们一眼,这群人在他面前规矩惯了,到哪都十分拘束,一点灵活性都没有,这不让人明显引人注意嘛!

朱由校一个手势,让他们都找个地方坐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