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御极大明> 第三百五十三章 回到大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三章 回到大同(1 / 2)

 飞驰而来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扬起的尘土格外显眼,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支不明的人马。

“好像是我们的人。”

参将眯起眼睛伏在墙头上,踮起脚尖远眺道。

熊廷弼也隐约看到了奔向而来的人马像是自己人,尤其是他们打着的旗号,尚可分辨是一个“明”字。

“是我们的人!”许久没有露出笑容的他绽放出了灿烂的喜色,整个人像是年轻了十岁一般,大声命令道:“准备开城门,迎他们入城!”

众将士又是一片雀跃的欢呼。

秦良玉与一队人马由远而近,来到大同城下。她举目而望城上,阔别数日的城池,没有了战时的肃杀之气,而是愉快的欢乐祥和,能清晰的听到城上士兵们庆祝的声音。

许多士兵们冒出头来,一睹而来的一队人马。

“是秦将军!”

有人一眼认出了秦良玉,不禁脱口大喊起来。

这一嗓子不要紧,引来更多的人看向了她。

“是秦将军!秦将军回来啦!”

又是一片高呼。

“快开城门,迎秦将军入城!”

熊廷弼心胸大悦,急忙下令打开城门。

吊桥缓缓落下,城门大开,士兵们踊跃起来,夹道迎接秦良玉入城。他本人也下了城楼,亲自去迎接。

里面闪出两列士兵,他们整装束甲,腰中挂着佩剑,手中握着白杆长枪,神色威严,跨过平坦的吊桥,分列两旁,对立而站。

熊廷弼率着参将以上将领迈着赳赳的步伐,出城迎接。

秦良玉见到到熊廷弼的那一刻,心中有难以言出的滋味涌上来。这一次,她仔细的端详了传闻中的辽东第一任督师熊廷弼,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因一件惊天的秘密而在这里隐姓埋名,过着像是通缉犯一样,从不谈及过去,甚至害怕谈论过去的事情。

“夫人,您回来了。”

熊廷弼拱起手笑容满面的迎上去。他身后的参将们也齐声声的参拜,“恭迎夫人回城!”

秦良玉急忙下马,略显惶恐,对熊廷弼恭敬的拜了一下,十分谦恭的说:“不敢,秦某没听先生教诲,莽撞行事,以至惨败被俘,愧对死去的将士,我辱没了大明军威。秦某能有幸活着回来,全赖圣上天恩。”

“胜败乃兵家常事,夫人不必记挂在心上,能安然无恙的回来就是万幸。”熊廷弼安慰道,但对她是怎么回来的也是很好奇,于是又问道:“夫人是如何脱身的?”

“是圣上救了在下。”

“圣上?”

熊廷弼吃了一惊,“你见到圣上了?”

他身后的将官们一听“圣上”二字,顿时惊嘘起来。

秦良玉扫视了众人,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道:“是的!”

熊廷弼愕然起来,神情显得十分的不自在,喃喃的问道:“圣上在哪?”

“正在回来的路上,我奉圣上之命前来报信,以安大同城内军民之心。”

她回答完熊廷弼的问话,又绕过他,对他身后的十几名将领道:“你们先回城去吧,我有事要与吴先生商量,还有你们,”她指着跟随她而来的随从道:“你们也先行入城。”

她的异常举动让熊廷弼和众人十分不解,但也不敢违抗她的军令,都面面相觑的向城内走去。

秦良玉目送他们走远了,便一收严肃的神色,向凝着眉色的熊廷弼恭敬的躬身拜道:“圣上已向我言明先生之事,秦某不胜钦佩,能有幸与熊督师并肩而战,良玉三生有幸。往日有得罪督师的地方,还望您海涵。”

说着,她又拜了拜。

熊廷弼愕然失色,忙上前双手扶起,十分羞愧的叹息,“我一个千古罪人,怎敢受您一拜呀!能活着就是造化了。”

秦良玉散发着钦佩的目光,敬道:“大帅为君为国,承担此重如泰山之责,非常人能比,在下钦佩不已,请再受秦良玉一拜!”

“别……别这样……”

熊廷弼感觉很尴尬,惶恐不安,像是做贼一般心虚,慌神道:“将军不要这般客气,将士们都看着咱们呢,你这让我如何是好?”wap.biqμgètν.net

他这话一点不假,众将士在吊桥上不住的默然回头,以为他们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悄悄话,却见到秦良玉不住的向吴次仁恭敬的参拜,这让他们很是奇怪,也很纳闷,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他们当中有不少是石砫将领,是秦良玉带出来的原班人马,对她如此恭敬吴次仁很是不悦,有的嘟囔道:“秦将军为何对吴先生如此恭敬?太折损身份了!”

“想必是在感激他守住了大同城,才保住了她的名声。”一名将领如是说。

“你胡说什么!要不是我们浴血奋战,大同早就没了,就凭他一个吴次仁能守住?!”

“那你说是为什么?!”

…………………………………………

声音渐渐的喧哗起来,秦良玉的部将与大同原驻将领发生了争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有动手之意。

秦良玉和熊廷弼被惊动了,他们俩严肃的走过去,震怒的斥责争吵的部将,“你们胡闹什么?!圣上马上驾临此地,你们还不准备迎驾,在这里吵什么!”

争吵的部将面红耳赤的低头不语,规规矩矩的被训斥的不敢坑声。毕竟,秦良玉是他们的头,又是大同镇总兵,是他们的真正上司,还是十分敬畏她的,还有熊廷弼,由内而发的威严之气似乎是天生具有的,让人不免有些敬畏。

…………………………………………

秦良玉换上了一件干净的戎装,披挂一袭大红战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与众多文武官员在城外列队迎接朱由校的到来。

此时城中一片肃静,文武官员分列两旁,整齐的站立,规规矩矩的,目向远方。秦良玉抬头看了看了日头,算了算时间,估计圣上也差不多该到了,但是,举目望去仍不见军队的踪影。有的官员哪里受过这种罪,平日里是入有座,出有轿,他坐着别人站着,遇到上司也站不了多久就下坐交谈。今日不一样,为了迎驾,站在这里一动不动就是两个时辰,累的两腿发软,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住的流下来,精神萎靡,蔫的比晒干的枯草还没看相。武将们就不一样,他们站如松,精神抖擞,神情威武,鄙视的瞅着对面的文官。

秦良玉的额头上也不由的冒出汗水来,她倒不是因为站的久了耗费了力气,而是担心圣上别再出现什么岔子,他们孤军而归,又行军一天一夜,难免人困马乏,正是敌军偷袭的绝佳时机,金兵杀个回马枪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秦良玉不禁打了个冷战,急命人道:“快派人前去打探圣上到哪了!”

一匹飞骑在众目睽睽之下快速而出,绝尘而去。

正在他们焦虑的时候,角楼里的哨兵看到了一队人马出现在举目不见一草一木的荒野之中,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的向这里移动,旌旗飘起,是大明特有的彩边菱花旗。

哨兵兴奋的探出头来,摇晃着旗帜喊道:“看到了!将军,他们来了。”

平静的城下立刻掀起了涟漪,等的焦躁的文武官员们立刻来了精神,站直了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齐昂起了头迎向远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