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御极大明> 第四百五十八章 凯旋返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八章 凯旋返京(1 / 2)

 第二天,朱由校将众首领聚在行辕大帐内,齐坐一堂,当着他们众人的面,当着众人的面直白的说:“昨日宴会上,朕说要建城的事,想必你们很多人都不愿意,但为了大明的利益,朕也不得不这么做。朕知道是操之过急了些,但朕不会白占了你们的地建城。”,说完,他将乌拉特首领鄂木布叫了出来,对他说,“朕决定以此大营为中心,建第一座城,就叫九原城,朕不会白用你的地方,封你为乌拉特郡王,待城建好后,你可在城中任选一块地建王府,费用皆由朝廷出,俸禄也按郡王供养,在京城,朕也会为你建一座王府,两地想在哪住,就在哪住,朕还是那句话,来去自由,绝不拦着。”

鄂木布喜出望外,昨晚与众多首领私聚的时候就他的话最多,忧心也最重,晚上翻转的睡不着觉,满脑子是自己某一天被驻扎在自己的地盘上的明军灭了。现在皇帝算是给他吃了定心丸,心情立马好的不得了,激动地他伏地不断的叩头谢恩,如同捣蒜一般,引的其他人一片妒忌的目光。

有的人心动了,也想被封王优待,浩齐特、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等部的首领站出来想讨封,跪拜朱由校,“我等诚心归顺大明,愿做大明皇帝忠实的奴仆,请大皇帝陛下也赐给我们荣耀吧!”

这四部首领一出来讨封,又陆陆续续的站出来十几个首领讨封,朱由校始料不及,这是意想不到的结果。看到这么多人要讨封,朱由校是喜出望外,说明他们在利益面前的团结根本不值一提,但漠南大大小小近四十部落首领,总不能都给吧,都封王朝廷也吃不消啊,封多了王位也就不值钱了,所以,还是留着吊着他们的胃口,给着念想也好操控他们。

面对这么多人讨封,朱由校喜不自禁的“呵呵”笑起来,这些人平日里都是向他行鞠躬礼,现在都行跪拜礼,可见在利益面前膝盖是多么的柔软啊。

“都起来,封赏肯定都会有的,但朕不可能都给的了啊,”朱由校笑呵呵的对他们说道,“我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太祖高皇帝在时,就给后世子孙定下了明训,朕纵使破陈布新,也不敢违逆他老人家的明训啊!所以朕不可能都给你们封王,但朕绝不吝啬,只要有功与朝廷,有功于大明江山社稷,朕就给他个王,就给他建王府!希望诸位共勉,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激情讨封的首领们顿时一阵失落,看样子没有科尔沁和乌拉特那么好运。

朱由校看的出他们的心思,安慰道:“朕在漠南建城不只九原一座,到时候,不管在谁的地盘上建城,朕都会给他修一座府邸。”

众首领失望的退到了原位。

“来,今日朕与众首领再欢聚一堂,从此长城内外俱为一家,咱们来日方长,欢迎你们到北京去看看,朕一定在紫禁城给你们大摆宴席。”

朱由校在行辕外与众头领同饮同乐,并约法三章,定下汉蒙同好之策。

此次会盟后,朱由校就离开了乌拉特大营,转道科尔沁、克腾等部,入团山,临大小凌河,进山海关,此时的山海关已经没有战时的紧张严肃,而是热闹的贸易关口,辽东百废待兴,许多原辽东的居民举家回迁,关内的也有不少百姓在朝廷的号召下和优惠的政策引诱下到辽东闯荡。原来驻扎在这里的十几万大军,也陆续的调到别的地方驻守。辽东收复,漠南蒙古归服,京师的防卫压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边关也充分的活跃了起来,自万历四十六年的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再度复苏了。

此时自朱由校亲征伐金,已入浅冬,南风已息,北风渐行,阔别半载之久的京城,在监国信王朱由检和内阁首辅孙承宗的率领下,各部文武大臣在京师的安定门外列队等候圣驾凯旋。

这次迎接圣驾凯旋的规制十分隆重和盛大,自武宗正德皇帝一百多年来,再也没有皇帝御驾亲征过,此门也再未开启隆重的凯旋还朝仪式。朱由校的亲征北伐,一举灭掉两大边患,为大明建国以来未有之壮举,监国摄政朱由检和群臣商议,决定采取超规制的仪式迎接皇帝凯旋还朝,所以,已迁至京城的藩王,公爵,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均出城迎接,在京百姓,沿街十里夹道迎驾,城墙之上,插满彩旗,礼炮、号角鼓乐齐备,安定门外至紫禁城沿途树木,皆红绸缠绕,民房店栈,门头皆挂彩旗一支,途经之地,房不掩门,窗不遮盖,每十步一岗,皆有持长槊佩剑武士站哨。在安保上,锦衣卫、东厂安插了许多便衣混在百姓之中以保无虞。

城外二十里的广阳驿,海澄公郑芝龙为迎驾礼官,率一万步骑兵迎接车驾。

朱由校广阳驿接见了郑芝龙,向他简单的询问了接驾仪式,得知朝中皆视国之庆典,对超规制迎驾颇感奢费,略带难色道:“国中府库亏空久矣,稍有丰裕,便如此铺张,过矣。”

郑芝龙伏地叩首,解释道:“陛下北伐东征,灭女真,除察哈尔,收蒙古诸部,使我大明北疆空前宁静,即使成祖文皇帝五征之功也不及陛下。自土木堡之事以来,瓦剌、鞑靼数入我腹地,威胁京师,使我百姓深受祸害。陛下建此奇功,功盖先祖,臣民皆仰拜陛下凯旋还朝,恐迎驾不与陛下靖北之功匹配。信王、首辅、国中臣民不敢怠之,乞望陛下体恤。”

朱由校也未再多言,只摆了摆手,“走吧!起驾,回京。”

还京及接驾队伍,浩浩汤汤的向京师进发,一路上,二十里重修的官道平坦宽阔,坐在车驾中的朱由校毫无颠簸之感,道面泼洒湿润,数万人马行驰没有扬起一星尘土,百姓远远望见皆躲闪一边,不敢靠近官道。

及至中午,回銮队伍一出现在等待已久的接驾文武大臣的眼中时,疲倦的他们立即精神起来,信王朱由检随即令城上点燃礼炮,奏起鼓乐。

礼炮声起,传遍城中的每一个角落,等候已久的百姓们在听到礼炮声后,疲乏的他们立即就位,准备迎驾。

在车内闭目微酣的朱由校听到礼炮声后也清醒的睁开了双眼,知道到了京师城下了。

车在德胜门前停了下来,信王在前,首辅孙承宗、次辅徐光启陪同左右,在銮车前跪地迎驾,向其叩拜道:“臣弟朱由检,率文武百官及京城百姓,恭迎陛下德胜回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听到如此激情澎湃的山呼,走出车驾,环顾四周。

久别的巍峨京城,熟悉的百官之声,激荡的钟鼓百乐,令人陶醉。

他缓缓的走下车,将朱由检、孙承宗、徐光启一一扶起,抚慰道:“朕远征在外,朝中多仰仗你们,使我无后顾之忧心,诸位辛苦了!”

朱由校指着跪在地上的众臣,说:“你们也平身吧!”

朱由校接受完众臣的跪拜后,冷不丁的看到了跪在群臣之前的福王,他很久没见过这个叔叔了,肥胖的身躯在众臣面前格外显眼,大腹便便的使他很难弯曲叩首,沉重的身体也使他跪地异常艰辛,秋日绵绵的天气格外凉爽,而他已是大汗淋漓,衣服上的领角早已被汗水浸透。

“这不是朕的三叔福王吗?你们怎么把他也请来了?”朱由校指着跪在地上叩首不能头着地,站也站不起来的福王质问孙承宗等人。

信王和他们面面相觑,回头看了一眼狼狈的福王,其他的大臣们早已起身,唯独福王还跪在地上苦着脸艰辛的支撑着肥重的身躯。

“还不快把他老人家扶起来!”朱由校喝着福王身旁的蜀王和晋王。ъiqugetv.net

蜀王和晋王急忙架着着福王的两个手臂费着力气站了起来。

面对这么一个皇亲贵胄,朱由校感慨他真的是有福之人,锦衣玉食无忧无虑,能长的这么胖,心想我的伙食也不比他的差,怎么就不见长肉呢?

朱由校嘱咐左右,“以后再有盛典,三皇叔可以不参与,尔等也不要难为福王。”

福王朱常洵已经是累的大汗淋漓,脸色苦闷,听到朱由校的一番的话,感激的挤了一抹微笑,“谢陛下,臣……臣惭愧……”

朱由校“呵呵”一笑,没有再去理会他,径直上了车,说道:“回宫!”

隆重的乐声又响起,车队缓缓的进入了城门,迎驾的百姓们在驿道两侧见到车驾纷纷下跪,山呼“万岁”,其声传遍全城,响彻云端。

朱由校在车内,轻轻的掀开门帘,感受万民敬仰崇拜,此刻平静的他,内心却是激扬澎湃,这种被万民敬仰膜拜的感觉,确实让人有钟难以抑制的兴奋,让人百听不厌的“万岁”,在他的耳边足足萦绕了一个时辰,车驾才到达承安门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