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南宋大航海家> 第十一章 淳淳古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淳淳古风(2 / 2)

文青问白勇:“我记得琼州府下辖五县还是六县,都是直辖,中间应该没有崖州吧,现在这个崖州是怎么来的?”

“绍兴十七年还是十八年才增设的。当时朝廷将吉阳县改为吉阳军,增设崖州统制吉阳军事,后来吉阳军被裁撤,重新设县,但崖州却保留下来。”白勇又道:“属下记得属下小的时候吉阳县是没有厢军的,本县的厢军是改县为军的时候从琼州府派下来的,后来也没有收回去。”

黄有粮道:“的确如此,属下本是琼州人,当时还是属下的父亲当兵,绍兴十八年属下的父亲由乡兵改为厢军,连带家人一起被发配到吉阳军。”

好吧,这些只是闲话,文青也就是好奇一问,他召集这些属下可不是来说这个的。

“剿匪情况怎么样?本县的土匪都清缴干净了吗?”

众人看向黄有粮,这厮发达了,现在统领厢军上营,官职升为部将,现在的吉阳县厢军将近千人,已经达到一将编制,光是上营就有一部。

宋制:火、队、部、将、军,南宋还有大军,大军人数不定,少的都有三四万人,小点的军也就只有千把人。这还只是厢军编制,禁军又是一套编制,这是南宋的制度,北宋跟现在无关。

话说回来,北宋的厢军是不训练的,平时都被当做苦力使唤,北宋的厢军就是职业劳工,南宋就不一样了,南宋的厢军不但要受训,大多数时候还得参与作战,没仗打的时候还是会客串苦力。

反正吧,文青就觉得宋朝的军制不是一般的乱,现在的吉阳县光是厢军就将近千人,算是一个大部,算成一个小将也说得过去,但算成部的话“队”这一级就不好编制,算成将的话“部”这一级又乱了,没办法,两宋的国策就是守内虚外,内部军制自然是乱点好,至少给军队造反人为增加点难度不是,虽然这样一来对外就会很怂。

这么混乱的军制文青有心改变,但他估摸着自己的行为已经很奔放了,但也不能更奔放不是,所谓行出于众人必非之,该玩深沉的时候还得玩。

见文青发问,黄有粮忙道:“本县的土匪山贼不敢说清缴干净,但规模稍微大点的土匪肯定没有了,占山立寨的土匪山贼都已被剿灭,有些土匪则化整为零四处流窜。不过这些零散的土匪不足为虑,本县百姓十分支持官兵剿匪,时常通报消息,些许零散土匪也没什么活路,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属下定当将本县所有的土匪山贼全部清缴干净。”

文青问的自然不止是这个,他用一种相当期待的目光看着黄有粮。

收到。黄有粮貌似明白了文青的意思,轻咳一声,道:“那个……属下等连番剿匪,所有缴获折合银两总计是七万余两,另有粮食两万石……”

文青无语,打断他的话,道:“我问的不是这个,剿了那么多的土匪,总共抓了多少俘虏……俘虏?!”

会错意了,黄有粮忙道:“青壮三千,女子七百,老幼没有统计。”

“青壮都拉去修葺城墙,跟虎头寨的俘虏一样,先服两年苦役再说,至于女子老幼……”文青摸摸下巴,不知道该怎么安置那些人,于是向众属下寻求办法。

白勇想了想,道:“那些女子都是土匪抢来的,不如就将她们发还乡里。至于那些老幼,这个,属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按照惯例自然是要将老幼杀掉,不过这样的做法有违天和人道,这样的主意白勇不想出,他可不想背上刽子手的骂名。

黄有粮就没这个顾忌了,直接道:“女子可以放回,但按照惯例,老幼是应当杀掉的,以绝后患。”

这个主意有违河蟹,文青看向莫青言。

莫青言的回答简洁而冷酷:“按照大宋律,当杀。”

什么人这是。文青脑袋上出现三条黑线,再看看四周,木芝那小子不在,阿和和阿雅回东阳寨去了,没人了。

“杀人太多总是不好……”

“这样,”文青想了想,道:“女子一人分发十两银子,让其各自归家,无家可归的可以留下来,我给她们找个事做。那些老幼么,老人之中年轻时候穷凶极恶的挑出来杀掉,另外我准备建立一座福利院,县衙每月拨给银两和粮食,那些作恶不多的老人和孩子都可以送入福利院,本县的孤寡老人和孤儿也可以,就由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子照顾福利院的老幼,缺人的话可以另外招募一些妇女。”

这可是德政,白、黄、莫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里看到了震惊,还有内啥,三人同声道:“大人仁德。”连酷男莫青言也不例外。

周围护卫跟着齐声道:“大人仁德。”

至于吗?文青有点摸不着头脑,赡养孤寡每个朝代都在做,德政是德政,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虽然疑惑,文青接着吩咐:“那就这么办,这个就不用贴告示了,白勇,你去找个院子,大点的,雇人整修一下,然后让那些老人小孩搬进去——对了,告示还是要贴的,让各乡各保的里正保长都将孤寡老人和孤儿送过来。”

“是,大人。”

出乎文青的意料,福利院一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俚人免税算什么,那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话,建立福利院却是真真正正的大事。

白勇跑去找房子,房子倒是很快找到,很大一间院子,要买的话,即使是县衙要买,白勇也花了三百多两银子,但他买下来之后,当天卖房子的人就将银子重新送了回来。

“赡养孤寡老幼是善事,知县大人仁德,既然大人有如此德政,我一介小民虽然帮不上大忙,但区区一间院子却是舍得。白都头,如果你早说买院子是为了开办福利院,我怎么也不会收你的银子不是……别推辞,这是善事,你就当这笔银子是我捐给福利院的善款好了。”

全县父老有钱捐钱,有粮捐粮,衣服日用之类的送来一大堆,光是民间捐献的钱粮物资就足以维持福利院一年的运转。

行善恐为人后,济世争当人先。

面对堆积如山的粮食和物资,当知道连家里只有两月存粮的人家都捐出几十斤大米之后,文青久久无言,这就是古风啊!

绍兴三十年六月丁酉日,吉阳县知县文青设福利院,遍收全县孤寡老幼以济之,全县父老闻之,争先捐献钱粮什物,如此善举,知县命立碑以为纪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