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保住电器工业的高端制造能力,蒙建业其实想了很多办法,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用钱去砸。
问题是他没那么多钱,所以也就没法简单粗暴。
所以只能走精准化路线,那就是将科研成果市场化,以产品效益反补科研投入。
这个思路在后世可谓司空见惯,可在八十年代却是极为新潮的概念,不但没检验,而且实行起来还顾虑重重。
更何况产品的方向该怎么做,目标定位是什么,完全两眼一抹黑,正因为如此,当蒙建业提出自己的建议后,胡冲说实话整个人都是懵的。
难道要跟日本的消费电子正面竞争?那不是找虐嘛。
蒙建业心里的确又跟本子的电子行业正面刚一下的冲动,可惜八十年代就是日本电子行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民用消费电子领域,别说中国,就是大佬级的美国也被日本虐得不要不要的。
可刚不过日本就没出路嘛?当然有,民用不行,咱们就玩儿军用嘛,虽说军用的电子产品在性能上普遍比民用要求得高。
但在基本架构上不见得就比民用强到那里去,唯一的就是在可靠性、功率、可维护性上要求变态点儿,其余的跟民用的技术都有很强的通用性。
甚至在某些方面,为了突出一、两项性能优势,还会牺牲部分性能,这也导致不少军用电子产品并非是人所想的科技前沿。
至于技术,胡冲的团队几年前就已经研制出3微米的光刻机,一年多前,规格为2微米的光刻机也试制成功。
与其配套的凌华厂早年就用光刻机生产过卫星用的通信芯片和光谱成像芯片,虽说经过一番折腾,厂子有些虚弱,但好在工人队伍和大体架构还在,只要稍加整顿完全可以重新生产。
再加上国家的政策调整没多久,不少原料配套厂还没彻底消失,零部件儿和主要原材料的供应还能找到,以此为基础完全可以组成一套完整高端芯片的制造产业链。
只要产品对陆,抓准市场,就能慢慢的运转起来。
而蒙建业要做的就是找定位,抓市场,起初他看上的是作战指挥系统,毕竟这东西是纯电子产品,跟芯片什么的正对路,正因为如此,他在伊拉克的037特供版里硬是加了这个东西。
以便能够在日后的系统升级时换换芯片什么的,不但能赚钱,还能帮着光刻机和芯片产业链运转起来。
然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在一次罗马尼亚代表团访问中国的时候,专门询问了c801导弹红外末制导升级的事,当时负责接待的军方领导尽管含糊过去,但时候还是尴尬的表示,幸好罗马尼亚方面没继续追问,否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当时蒙建业全程在场,顿时便意识到国内可能在红外末制导方面遇到了瓶颈,之后他专门询问了几个研究所的朋友,大体清楚了不少科研单位卡在军用d上,这才导致红外成像领域迟迟无法有新的突破。
蒙建业本来还想着怎么搞作战系统升级呢,d的事就突然摆到他的面前,简直就是瞌睡遇枕头,立马就给胡冲打了个电话,询问他能不能做军用d。
结果这一问却发现自己还真问对人了,胡冲早年从秘密战线出来后就一直从事军用电子和光学研究,特别是红外探测器方面,更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