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瑜真传> 第269回 祸不单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9回 祸不单行(1 / 2)

 此次感染天花的,不止宫外,连宫里的阿哥和公主都未能幸免,皇后之子七阿哥永琮,乾隆帝所属意的皇位继承人,未满两岁,亦得了天花,帝后大惊失色,格外重视,立即增派太医与宫女嬷嬷,日夜轮番看守!

乾隆心知,皇后已经失去一个儿子,再无法承受丧子之痛!是以永琮一定不能出事!他还打算等这个嫡子长大,立他为储君,奈何天不遂人愿,就在除夕夜亥时,普天同庆团圆之刻,年幼的永琮未能熬过天花之症,溘然薨逝!

“永琮!我可怜的孩子啊!你醒醒!再看一眼皇额娘,看看你皇阿玛!不要丢下娘一个人!”

二阿哥永琏去时才八岁,如今第二个儿子来到人世不足两载,又先她而去,富察皇后涕泗横流,哭昏在皇子床畔,乾隆亦悲痛欲绝!两个嫡子皆未能成人,是他最大的痛楚与遗憾!

太夫人闻听外孙命丧天花,亦哭成了泪人,暗叹自己的女儿命太苦!“她虽贵为皇后,却是恭俭宽仁,贤良淑德,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老天为何要这么残忍,接连夺去我两个孙儿的命?”

外甥出意外,傅恒亦心痛惋惜,当晚的除夕都未能在家守岁,径直入宫。

为他换官服时,瑜真询问着,“要我陪你去么?”

傅恒只道不必,“你在家守着孩子们即可,等礼部定好丧事之期,你再入宫。”

后经礼部等衙门奏准,拟定丧仪,刚刚过完乾隆十三年的大年初一,宫中便开始为永琮办理丧事。

正月初二,皇七子遗体盛入“金棺”,诸王大臣官员及公主、福晋等齐集致哀。初四这一日,又将“金棺”移至城外八里屯暂安,沿途设亲王仪卫,意在向世人宣告,此子不同于其他阿哥,丧礼用的乃是亲王丧仪规格。

到了初六,乾隆忍痛含悲,赐皇七子谥号为“悼敏皇子”,这在清代皇子中当属极少见的特例!

十一日,行“初祭礼”,诸王大臣及命妇皆齐集祭所,读祭文、奠酒行礼。

瑜真亦在列,难得见到瑢真,却不方便说话,只能遥遥相望。皇后病倒,仍坚持拖着病体来祭奠苦命的孩儿。

在外耽误一天,瑜真放心不下,晴柔的痘已出完,正是痛痒难忍之际,瑜真生怕她熬不过,抓了脸颊,将来留疤,是以命人日夜看守,不许她抓挠。

幸得有大夫悉心照料,晴柔成为天花的幸存者,虽然严加看守,但面颊之上还是留下三个痘印,难以消除,大夫只道涂药可淡化,无法彻底祛除。

傅恒并不强求,能保住女儿的命已是万幸,又何必在乎那些个印记?

瑜真深知容貌对姑娘家有多重要,不由心生忧虑,“晴柔面容有损,往后怕是不太好找夫家。”

“放心,我会替咱们的女儿把关,必然帮她寻一个不在乎她的缺憾,真心待她好之人!”

此时的夫妻俩尚不知晓,他们的确是多虑了,因为晴柔的命运,正朝着某种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待他们察觉之时,一切悔之晚矣!

正月底,乾隆恭奉皇太后东巡,被丧子之痛折磨了一个月的皇后梦见碧霞元君召唤,执意随驾出巡,乾隆心想,带她出去走走,兴许她就能好受一些,于是带着皇后前往山东。

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到达山东曲阜,谒孔庙、登泰山。

皇后思儿心切,每每强颜欢笑,东巡这一路,碍于身份与威仪,不敢痛哭,总是强撑着,捱到三月初,身心俱疲,病来如山倒!

乾隆心疼皇后病重,当下决定停止按程赶路,在济南府驻跸,以便皇后调养。皇后不愿因病而贻误家国朝政,再三请求皇帝旋辔北还。

皇太后认为皇后之恙乃心病,该回宫之后再静心休养,亦主张回銮,左右权衡之下,乾隆下旨,队伍于三月初八,踏上回京的路程。

三月十一日,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乾隆万未料到,今年竟是祸不单行!当晚,皇后富察氏病情加重,终是未能熬过,撒手人寰,崩于山东德州!

贵为帝王的乾隆风流多情,一生中出现过太多女人,她们各有千秋,或温柔如水,或俏丽活泼,又或者明艳照人!譬如他对瑜真,初见时惊为天人,但两人无相守之缘,也就没了共渡之机,

于是她成了他心底的一抹惊鸿,但止于欣赏,终无太深厚的爱意,对瑢真,也是一种执念的弥补,然而相处之后,她太过小心翼翼,还有所保留,以致于他对她,有怜惜,却始终不能走进他心扉,

其他妃嫔,纵有一时偏向,终不及皇后在他心中的分量!

是以富察皇后,他的结发妻子,才是他一生挚爱,最懂他的那个女子!对他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从不埋怨,未及四十岁,却先他而去,三个月前失去儿子,如今又失去妻子,乾隆被打击得一蹶不振!一夜间沧桑尽显,只觉人生无望,悲怆涕下!

皇后去世之时所乘的青雀舫,于乾隆而言,是最后的念想,任性的皇帝下旨命人将这艘大船运进城中。

然而船舶十分庞大,而城门狭窄,根本无法实现!

为留此船,乾隆竟打算将城门楼拆掉!百年古城,岂可因为皇后一人而随意拆毁?然而皇帝沉浸于丧妻之痛,不听群臣之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