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至道天师> 第4章 实例:高中数学初中数学:2个月从不懂到近满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实例:高中数学初中数学:2个月从不懂到近满分(1 / 2)

 实例:高中数学初中数学:2个月从不懂到近满分

文/剑之晶

引子

高中数学这么难,2个月都能从不懂到近满分。www.x23us.com那么只要你愿意努力,你也可以。如果你是初中生或小学生,那只会更容易。

注:如果小学低年级相当于每天学1页知识,小学高年级就是每天学2页知识,中学每天学4页,而高中则突然变成每天学16页。任务不是成倍增长,而是翻了4倍,所以有许多学生不适应这种快节奏。

正文

文/剑之晶

高中数学曾是我的梦魇。

开学没两天,还不熟悉的邻桌同学们就并肩给我下了论断:以后你的数学会很差。老师的论断则婉转的多:以后你的数学会很吃力。

高中数学题经常会让人有两种感觉:一种,这也能证明?另一种,这也用证明?

古人诚不欺我。可怜的我,上课第五分钟起就卖起了萌,也直到那时才相信这世上真地有天书。

好不容易装模作样到了下课,忙找几个刚认识的同学聊聊学后感,希望能有个把两个和我一样晕头转向的人。

不料这些各个中学考上来的学霸都不约而同地一脸鄙夷,意思很分明:“这么简单,你都不懂?”

好在大家初识不久,他们不知我水深水浅不敢过分放肆,就半不耐烦半带炫耀地给我讲解了。无奈,仍是天书神秘,凡人不可领悟。

我在把周边同学烦得都想和我武力pk的情况下,只能去求教老师。老师更是一脸诧异:“这可是最基本的概念啊?”谁说不是呢,若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来秀智商下限?

那段时间我最常问的还不是数学怎么学,而是“有机会上中专,你去不去?”

同学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去啊,当然去啊,不去是傻子啊!”我听了心里更加苦涩。

晚上在宿舍,我按正常习惯做几百个俯卧撑,拉着上下床再来百十个引体向上,最后在同学们的目瞪口呆中耍几个一字码。

对面的兄弟一脸艳羡地说:“你学习这么没天赋,怎么不去考个体校中专啥的?”学霸们用词都不一样,还没天赋。

三年以后,这位同学如愿以偿去考体育了,也如我所料的,复读两年都没有考上。他文科太烂,体育更烂。

但出乎我意料的,他卖了两年咸鱼后,做了张假文凭去鲁南教高中了,而且不久就混成了教研组长,最后竟然成了副校长。无他,理科棒棒的,高中某次物理竞赛他还多过我一分。

此人也是传奇人物,后来嫌教书赚钱少,去开重卡,被爆胎把一只手炸得支零破碎。幸亏医生耐心,给他缝全了,也万幸他没把脑袋伸进去,否则缝上了估计用处也不大了。于是,他不想教书育人也不行了。

初中前两年半,我相当于只把肉身寄存在教室。中考前几个月,我的元神归位了,豁出去拼了小命破釜沉舟一把,没想到竟然上演了大众都喜闻乐见的逆袭,从垫底辣哥成为中考学霸,考上了那时每个初三生都梦寐以求的中专。

现在的学生,一般不理解当时中专炙手可热到什么程度。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大不了复读个两三年,要么梦想照进现实,要么走进现实去工作。前者的前者有马云,前者的后者有俞敏洪。

而且相对冲刺中专而言,高考复读这种情况算不上凤毛麟角,也是世所罕至。不是说高考难,而是人生苦短,上大学太耽误时间。就算你考上了大学,读中专的都快毕业了。等你快毕业了,读中专的都当了领导了。

初一时,本班有70多个学生,初二只有34个,那一半多的人都识时务为俊杰,早早退学农田里做弄潮儿去了。余下的人中,几个是无地阶级的城里人,还有个把像我这样识时务到农田没两天又识时务地逃回学校的,别的大多数都是野心勃勃准备冲刺中专,以后出来想做领导的。

而那一大半野心勃勃的人,其实刚进初一我就就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了。那是不可思议的成熟,除了成绩上遥遥领先,在海拔和体重上也是高高在上。

当时我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初三才偶然得知他们已至少把初中上了一个遍。什么叫上了一个遍,就是读完初三,回到初一再从头读到初三。什么叫至少?因为有的人读了两遍。

到了初三,本班人数再次超过70,这多出来的人,就是立足初三复读的。人员构成有本校留级的,也有他校转来的。

课间常听他们聊:哇,你去年中考时和我一个考场啊。不对,岂止去年,前年我就发现你了。你要是和我合作一把,互相帮助一下,没准我们现在都中专了。就是,就是,今年一个中学了,以后一定要互帮互助。

如果高考之路是独木桥的话,那么中专之途就是走钢丝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竟然逆袭上了中专(具体情况,前文中《初三英语》已述),而且我居然还听信班主任说我年纪小,以后上大学更好的话,放弃了上中专。

刚放弃上中专那会,我虽然没有亲耳听到,但明显脑补地到:这小子,读书读傻了,连中专都不上。看他那熊样,以后有他后悔那一天。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好吧,我已然后悔了,上了高中数学课,我就后悔了。我当时是哪根筋搭错了,怎么会来上高中呢?现在高中同学也说不去上中专是傻子,我真是傻到家了。

有时候,我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看着手撕鬼子,裤裆里藏手榴弹都被感动的死去活来,偏偏在那段时间欲哭无泪。

半个月后,有一个同学突然不来上学了。他的同桌告诉我们,他的中专录取通知书来了,他去上中专了。而我虽然考上了中专,可已然没有回头之路,我的名额已被人顶掉了。问世间能有几多苦,恰似考上中专没去读。

问人不得要领,看书一脸迷津。我只得延用逆袭英语的方法读。地不分南北,时不分昼夜,使劲读!疯狂读!拼命读!

为什么是读?说读,并不是让你不做题。而是在做题的情况下,要有时间像读英语语文一样读数学。因为读题及答案的速度快,阅读量大,能够复习更多的题目,但一定要做题。

初三上学期期末英语我考了个吉利数字,18分。英语老师给我的建议原话是:“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英语,不一定要记下来,只要读,包你中考能及格。”

那段时间我很听话,每天老老实实地读,而且还自作主张每天读两个小时。不认识的单词,能问到最好,问不到就瞎读,反正是拼命读了。

不仅读英语,把别的科目也读了,然后配合着做点习题,主要是读。三个月后中考时,英语92,总分年级并列第一,另一位是岁数快比老师大的帅哥哥。

学数学却没有人给我什么好建议。初进高中,同学和老师连名字都叫不全,想找个人诉苦都要费下思量。因此,我只能不知死活地自救。

早自习之前及老师未来之时,交集、并集地大声狂读,不顾别人白眼乱翻。

中午吃完饭就一路小跑至教室,函数、值域地朗朗而言,哪管他人冷嘲热讽。

晚自习后别人走了,我还要点着蜡烛,子集、全集地再吊吊嗓子,已然成为午夜的一道风景。

一个月后的月考,我忐忑不安、聚精会神,虽然大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但好歹做完了,写全了,满满的四页纸,而且用时不到一半。

剩下的时间我又装模做样的检查了两遍,就百无聊赖地东瞅西看。

左面的帅哥,看我不时瞄他几眼,哼了一声把卷子一盖。我脸上一阵发烧,赶快别头。右面的女孩,耐不住我炙热的目光,小脸慢慢变红,低声说“有老师在!”我脸上更是汗珠成串,忙俯首甘为孺子牛。

试卷可是不敢再检查了,本来就不知对错,万一再把好不容易蒙对的题目改错了,搞不好我能嚎啕大哭。

终于考完了,忙贱贱地问这问那的,学霸们当然又是so easy一番。此时我已一改初来时的实在,也不怕雷劈地装起了叉叉,“还好,还好,我半个多小时就做完了!”

最后终于问到一实在人。他和我一样的是,左顾右盼占了不少时间,不一样的是,最后他趴在桌子上默写《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遍一遍地,默满了草稿纸,不够还问老师要了一张。

这个实在人,在高中政治会考时,最后几大题不会做,秉着必须填满的原则,写了半试卷的宋词。

他向我们传授经验:万一批卷老师是个文学爱好者呢?说不定能给我几分。而最后的结果是,他政治会考通过了。我们是理科生,高考不考政治,只要会考能过就行。

两天后月考出成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我的数学成绩居然第一,虽然又是和一大我四岁的帅哥哥并列。不过,我已成为表情帝:这也能行?这居然也能行?

而那些说so easy的同学则是我们早就习以为常或者亲历亲为的表现:我只不过是粗心、笔下错,巴拉巴拉的。

从那之后,学校的蜡烛脱销,同学之间兴起了一股读书热。冬天很浪漫,满屋烛光,少年的心同桌的你。夏天很天然,窗里蜡烛窗外人,身着短裤任风吹。

最高峰时期,半夜三四点时,校园路灯下就有人开始疯狂读书,让护校员以为之前有不幸蒙冤的学魂,特意回来看看往昔校园。

我深知自己的斤两,像差额选举全票了王白旦的这种好事,是可遇不可求的。于是乎,继续提心吊胆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我在狂读数学的同时,也额外买了数学练习狂做。每天晚饭后不和同学打闹,直接开赴教室,在晚自习之前要做好两套课外习题。

碰到不会错的题目,看不懂的答案,不管别人忙否,乐否,死缠烂打了问完写全。答案一定要详细,详细到你哪天忘光了再看记录时也能够明白。我记答案时,不过记过程,有时连分析及同学给我举的例题都记上。我不信自己是个天才,更深信我今日听懂了,但我两三天后就会忘光。所以我要把答案记详细了,次日早上要多读会,直至印在脑海中再也忘不掉。

同学若是实在太忙,那你就去纠缠老师。放心,正常情况下,就是老师再讨厌你,就是你的水平再差,当他感觉到你是真心实意想学习时,他也会全力以赴帮助你解决问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是凭空冒出来随便喊喊的。

切记,一定要让老师感觉到你确实是真心实意想学习,不能让老师一句“没空”,“问同学”就打发了。要坚决发扬死缠烂打的精神,让老师强烈感觉到:我要学习。

能问会搞懂最好,不会不懂的话,一定要问完写全,然后第二天狂读,狂读,再狂读,然后再狂狂做。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一学期的大考小考,我考得都还行,基本前三。

许多说so easy的同学撇撇嘴,“不过是死读死学出来的。”我忙诚惶诚恐地承认,是,是,笨人要先走。

数年后,当我大学放假,在街上看见一个同学在卖水果,我不等他说,忙先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不过是死读死学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