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省的班子因为国云飞的调动也生了大变化。农业部部长孙长林空降到h省,接替了国云飞的位置,任省委委员、常委、书记、把省长李明富弄得空欢喜一场。
李明富是白子凌的老班底。白子凌在h省任省长时,李明富担任省委常委,企工委书记。在白省长走之前。李明富调任了省会城市滨江的市委书记,当然同时也是市委常委。后来,白省长进入华系圈子,李明富也随之水涨船高,因为白子凌已是华系人员,而李明富也间接属于华系,所以。在省委书记国云飞的建议下,由省委常委升任省委副书记兼滨江之为书记。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三年,就调到省里担任了省委副书记、省长。
这次李明富本以为国云飞到岭南,他可以顺序接替国云飞担任省委书记,国云飞也真的向中央推荐了他。他自己也开始到中央找人,包括找已是国务委员的白省长,并希望白省长能够把他的事同总书记和荣总理谈一谈。但白省长不置可否,只是答应帮忙,没有说一定可以成功。白子凌很清楚,这个忙自己很难帮得上。原因无他,就是级别不够,说话的分量不够。而且,这个层次的官员不是随便就可以置喙的。
到了各省一二把手这个级别,都是政治局常委们讨论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人员能够说得上话的,就是政治局委员也没有这个言权。想想看,全国省委书记省长也就各三十来人。去掉四个直辖市、经济大省岭南、边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几个按照惯例党的正职要进入政治局成为党的领导人的情况,余下来的只有各二十多个位置摆放这些封疆大吏。李明富就算找到华紫奇头上,华紫奇也要有个综合的政治平衡,才能最终决定省委书记的人选。这里也有交换,也有妥协,也有势在必得。
华系对岭南势在必得,就得牺牲h省的既得利益。孰轻孰重,上头自有定夺。
最终,属于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现在的沪系领李强一系的农业部长孙长林到了h省任一把手。这让h省的官员也十分吃惊和意外。
孙长林是生物学博士,今年只有四十八岁,是典型的学者派和少壮派。也是学者从政的典范。他是在英国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担任金陵农业大学副校长,后又调任中科院副院长,之后到农业部任副部长,下派到农业大省J省做了一任省长。接着又调回农业部任部长。这次到h省任职,估计李强是把他作为十*大以后的中枢机构领导来安排的。待李强结果共和国大旗的时候,孙长林会是国家领导人序列的高官。
孙长林之所以被李强欣赏,原因就在于他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而且不但科研成果蜚声海内外,政治头脑也是极精明,经过中央和基层的经历,现在已具备担负一个封疆大吏的条件。孙长林可是李强心目中未来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人选。
意外归意外,服从还得服从。h省高调欢迎孙长林的到任。
孙长林属于温和派,在整个管理中并无剑拔弩张、大刀阔斧的气魄。
李明富是h省多年盘局的老领导,关系盘根错节。作为省长,在国云飞主政的时候,他是不敢有任何异动的。国云飞的强势和华系铁杆的身份,都对李明富造成一种威压,他是聪明人,不敢捋胡须。同时,李明富又间接属于华系人员,在派别内争权夺利,是官场大忌,会被列为害群之马加以清除。
可面对孙长林,他的权利欲就膨胀起来,虽然高调欢迎孙长林上任,但那是给别人看的。没过多久,李明富就开始在省政府另搞一套,省委的一些指令在省政府贯彻时开始打折扣,惹得孙长林十分不满。
孙长林温和但不是软弱,他一旦下了调整走李明富的心思,就会马上付诸行动。
果然,十*大召开之前的另一轮班子大调整中,李明富被平行调走了,到西部的长安省担任了省长。因为事先没有听到风声,李明富走得颇为匆忙。h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国忠上位做了省长,而原来的农业副省长吕品则幸运地出任了常务副省长。原因无他,就是吕品在主管h省农业过程中,和孙长林接触密切,个人关系比较融洽,才获得了孙长林的赏识,得到了这个晋升机会。
这些省里高层的争斗,李国藩只是当做故事听听,他才懒得参与议论。
作为临泉县委书记,打破目前经济展的瓶颈,争取使临泉经济再上一层楼,才是李国藩的目标。
而作为西河市的市委常委,李国藩的责任又注定他必须把自己当做市领导来考虑问题,事事不能本位主义,要有全局观念。放眼西河全市来参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