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和西河市的班子成员告辞离开了宾馆。林清风不满意地对李国藩说道:“李国藩,你是什么意思啊?西河市的班子给了我们这样高的接待规格,有什么不好吗?这是对我们调研工作的重视,是给我们中央党校的面子。再者说,这也是h省委同意的。你怎么如此多事呢?”
李国藩叹了口气:“林局长,您不是没看到,对我们的接待规格已经过标准好多倍了。明天要是去临泉和新春镇也是这个情况的话,那会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前面警车开道,路边警察封道,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的调研?这简直就是来摆官架子。还会有老百姓同我们说实话吗?再有,这样的阵势要是通过网络传播出去,网友的跟帖还不用舆论把我们淹死。我们这个班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党校会怎么看我们?中央会怎么看我们?”
林清风愣了一下,接着说道:“国藩,你这样做,不是扫了西河市委的面子吗?将来培训结束,你怎么回来工作?怎么和班子搞好团结?”
李国藩苦笑了一下:“林局长,我也想过。可与我们这次培训班面临的被老百姓骂比起来,我的事情还好处理。”
林清风也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和h省委沟通一下吧!”说完,把电话打给了h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左志高。
左志高已经听说了这件事。毕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和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在西河市接待这些学员。李国藩和李云公开闹翻了的情况,两人都分别汇报给了左志高。左志高也在思索,这不是什么大事,李国藩怎么就如此敏感呢?
想了几种可能出现的后果,最后想到了舆论。他一下子明白了。这是李云给李国藩做的局。
新春镇的经济奇迹既然是李国藩创造的,现在又如此高调的来进行调研总结,甚至要以此次调研结论作为国家经济展方式的指导,就说明李国藩对此应该非常重视。党校选定临泉和新春作为调研的对象,这就会让人联想到是李国藩在自吹自擂,借以抬高自己。如果调研时安保工作搞得如此高调,可是一共要四天时间,那么李国藩一定会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负面影响会非常大。就算是省委和中央知道这里没有李国藩什么事,但舆论在当今绝对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本来来调研是抬举李国藩的好事,如此一来,反而会因此降低李国藩的声望,甚至会对中央党校中青干训班产生负面的影响。老百姓也会对李国藩产生反感。
作为原来国云飞的铁杆部下,左志高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h省生,那会使国云飞不满,还会影响到h省的声誉,甚至会被中央领导怀疑h省领导的政治敏感性。这么简单的事情上都会犯如此幼稚的错误,简直是不可原谅的。另外,也不能叫李国藩背这个黑锅。必须得制止西河市这种行为。
作为省委政研室主任出身的市委书记李云,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要么有欠考虑,要么有意为之。如果是后者,就值得怀疑此人的叵测居心和人品。
接着,左志高又接到了林清风打来的电话,要求降低安保标准。
于是,左志高给省委书记孙长林打了电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心。孙长林听了左志高的分析,也明白李云的做法确实欠妥,于是给李云打了电话,让李云降低保卫标准,但要确保调研工作顺利进行。
李云回到家,心里挺高兴。不管最后安保标准降低与否,李国藩与西河市的班子不和暴露在了表面,省委在李国藩培训结束后,不会不考虑这个因素。这样,李国藩能够再回西河任职的希望就很渺茫了。也算是成功地阻止了一个强有力的潜在对手来和自己竞争市委书记的位置。
接到孙长林的电话后,李云赶紧汇报了自己安保工作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考虑来的调研人员都是各省或者中央部委司局厅级领导,担心有群众趁机闹事,不好控制。也是为全局考虑。至于李国藩提出异议并且要单独向中央党校汇报之事,李云感到李国藩是小题大做,误会了自己,辜负了自己的一片好心。这样的领导干部,今后回到西河,真的很难很好地配合工作。
孙长林对李云的印象本来挺好,现在李云又是完全投靠自己这一边的大市市委书记,当然要好好安抚一番。同时告诫他要五湖四海,要有包容之心。作为班子的班长,就要有海量的胸怀,才能团结广大同志,共同做好事业,为老百姓造福。
李云当然会很好地表态了。
和孙长林通完电话,李云很得意:看来,李国藩回归之路被堵死了。现在,就要着手考虑西河市政法委书记和公安局长的人选。
当晚,李国藩回到了公安局。局班子成员都在办公室等着他。
到会议室坐下,大家乐呵呵地和李国藩开着玩笑:“领导,这次培训结束后,是不是就要高升了?该请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