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大唐之绝版马官> 第1359章 一步步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9章 一步步走(2 / 2)

长孙无忌大惊,“请谁?!”

武媚娘道,“便是我们的皇兄——金徽皇帝,当然还有柳皇后。”

“他们……他们……不是已经……”

李治道,“皇兄能彻底抹去他的痕迹、将皇位传予朕,朕与媚娘为什么不能再送还给他?只要舅父能请得动皇兄,肯重新回来坐这个龙位,你仍可为赵国公,我与媚娘甘愿醉情山水,去过我们自己的日子。”

武媚娘也道,“这是真的,皇兄未死,甥妇与陛下有几次派人去请,但连皇兄一面都未见到过,他不见我们。舅父你若将他们请回来,皇后、谢金莲、樊莺……徐惠,那么舅父以往的过错,便再也不算什么过错了。”

赵国公浑浑噩噩地出了大明宫。

皇帝有旨,流放他去黔州,请不回金徽皇帝,那么只当凌烟阁的首位功臣——赵国公是个故事好了,他便终老于黔州吧。

长孙无忌毫不掩饰在皇帝和皇后面前显出迫切,就想一步飞到黔州去。

……

临行前,他在长安县押解衙役的陪同下,先去昭陵拜谒先皇和先皇后。

昭陵晴空朗朗,是个不错的兆头。

如果真的能请回金徽皇帝——他的另一位外甥,那么所有的不愉快的一页都将翻过去,差不多老儿子长孙润也会跟着复出。

如果是那样的美好结果,长孙无忌想,他将只要个赵国公的闲爵,不再争权夺势。平时照看一下孙辈,走访走访郭孝恪、李袭誉这样的亲戚,下下棋、品品茶,岂不快哉。

这样的流放之刑,对于长孙大人来说,却有了投奔光明的味道。

押解他的衙役们半路上也不为难他,路好走了雇车,路不好走了骑马,有时下店还陪他喝上几盅。

长孙无忌从没有某件事像今日这般心急,但路须一步一步的走。

如果金徽皇帝真像李治和武媚娘说的那样没有死的话,长孙无忌坚信,只要他舍出老脸苦求,他们会回来的。

那么大唐仍是金徽朝之大唐,乌刀、炭火马,只须往长安大街上一走,想一想注定又是四方来朝,诸夷偃旗息鼓。

朝政一息万变,李治只给了他的舅父两个月的时间。

西部边境这样的纷乱,皇帝都没将薛礼派出去,薛礼一直是李治的墙里暗藏的柱子,品阶也一直未升。

被金徽皇帝耍过一顿之后,英国公也安份了许多,但这不影响他郑重其事地奏请皇帝,将原来辽州的都督、现任丰州长史李志恩移任回辽州去。

当然,辽州都督仍是李弥的,但英国公的这个举动,绝不会是给李弥派过去一个好帮手。

得知此事时,长孙无忌知道里面的关节。

因而黔州之行在长孙无忌看来,已不仅仅是他的私事了。

他们走的同样是子午谷,而且也去翠微宫缅怀了先皇,长孙无忌看见了贞观皇帝挂在内厅里的墨宝。

但先皇形神落陌、孤单的诗句没有影响到赵国公的心情,他想起的是贞观皇帝写给他的《威凤赋》,不觉在心中默念:

“晨游紫雾,夕饮元霜……卑贤德之流庆,毕万世而芳传……”

从翠微宫出来时,长孙无忌心潮澎湃,如果此行大功告成,那么他将对得起先皇送给他的这些溢美之辞。

子午行苑,曾是金徽皇帝的殷妃,在出任外宫苑总监时提议建造的,贞观皇帝只到这里来过有数的几回。

但赵国公对于子午行苑的记忆,都不如行苑外面的那片山坡清晰。

那年金徽皇帝带着德贤二妃去同州、庆州,而他和褚遂良约着徐惠在这里野炊,两位高官将徐惠灌得酩酊大醉。

不知道徐惠如今是个什么样子了,反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可是全都成了落架的凤凰。长孙无忌的嫡系韩瑗早就被贬为了振州刺史,苏殷的父亲在台州告病,来济已去台州补位。

黔州之行,涉及着与长孙府有牵连的、众多人的理想和未来,此时在长孙无忌的心幕中,此行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他罕见地催促“押解”他的差役快行。

子午谷一向以难行著称,但自从阎立德修筑翠微宫,这里便成为长安至涪州的一条重要的驿道了。

长孙无忌未失势的时候,府中常年食用的山珍海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经由这条驿道运来的。

那时长孙府在涪州有自己的荔枝园,蜀地荔枝口味赶不上岭南荔枝,但由于路途比岭南少了近两千里,快马运抵长安时,荔枝的成色说不上新鲜,毕竟使长安人吃上荔枝成为可能。

贞观皇帝每次想食荔枝时,便移驾翠微宫,因为荔枝一出子午谷,第一站便是翠微宫。

还有长江里的豚鱼,王八,蟹,巴山中的野鸡,嫩笋,蘑,此时想想都止不住地往外流口水。

如若请得来金徽皇帝,那么所思所想的这些美味,以后还可以应有尽有。

驿站每隔四十里便有一座,里面驿卒配备齐全、设施应有尽有,连烫脚水都有,晚上的被褥也干净爽洁。

长孙无忌的这趟行程也不用风餐露宿,因而一有功夫,他便想起往日所享的荣华,只恨自己走的慢了。

如果事情办的顺利,那么金徽皇帝要动身到长安来的话,家中那么多的正室、侧室夫人,公子千金,人口一定少不了。

这么些年过去了,长安闹得风起云涌,而金徽皇帝一家子在黔州什么大事都没有,料想每位夫人已生了不止一个孩子了吧?

这么一大摊子都要移到长安来,坛坛罐罐的注定少不了,那么李治准给长孙无忌的两月之期,其实也不算宽裕。

二十天后他们抵达了涪州。再往东南换行水路三百三十里,便是黔州。

近乡情更切,长孙无忌在涪州驿馆却不着急走了,本来时候还早,他提议官差在涪州留宿一晚,要好好的沐浴一番,换身干净的衣服,第二日再登船。

涪州驿馆中正好有一位要回长安的六品差官,是左千牛卫的司阶,姓顾。晚饭时顾司阶同长孙无忌等人坐在相临的地方,他认出了长孙无忌,主动起身见礼,并客气地对长孙无忌口称“赵国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