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绍竑的想象中,粟“匪”一定是个高大威猛、威风凛凛的草莽英雄,一见面看到的却一个身着灰色军装,腰上扎着皮带,腿上打着绑腿,身材瘦小的普通军人,再细看,人斯斯文文,一双眼睛透露着坚毅、友善,闪着睿智的光芒,一副教书先生的模样。黄绍竑十分意外,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由得肃然起敬。
粟裕想当初他和挺进师所受的挫折都与这个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剿杀手段之残酷出乎人的想象,想必黄绍竑也必定是凶残狡猾,容貌狰狞,然而见面一看,黄绍竑肥头大耳,相貌憨厚,没有狰狞的面孔和凶狠的表情,也是与想象中的样子大相径庭,不由得哈哈一笑:“久仰大名,是如雷贯耳呀!”
黄绍竑哈哈一笑:“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呀!”
两人拉了手紧握不放。
人有时都会这样,当他回首往事时发现,除了往日那些亲近的朋友、哥们、弟兄外,那些以前仇视过的,厌恶过的人,在一定时候突然间变成了最亲近的人。
握手的一刻,象征着多年积怨的冰释。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捐弃前嫌,携起手来共赴国难。这一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可是,对于两人来说放下历史的包袱并不容易,因为这包袱内是家仇,是一笔笔血泪帐。对黄绍竑来说,这也许正是他在给刘英的要求打折的真正原因吧。对粟裕而言,在外敌当前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再大的仇也得放下,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
其实细细想来,二人本不该冤仇,他们虽然思想不同,各自信奉的主义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愿望。若时代允许,必不至于血雨腥风。要错,也是那个时代的错。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外敌当前,捐弃前嫌成此抗敌大业,必受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
黄绍竑摆下丰盛的酒菜请粟裕吃,双方热情诚恳、谈笑风生,充满了融洽的气氛,一对冤家对头就这样坐在一起如兄弟手足把酒言欢。
席间,粟裕邀请黄绍竑去“抗日游击总队”视察,兴致勃勃的黄绍竑一口答应,饭后就乘车陪同粟裕来到大港头。
“抗日游击总队”几百人已经全部齐刷刷地站在小庙旁边的空地上。这支队伍从装备上说极为寒酸,各式各样的枪支都有,不少人拿着大刀、长矛,有的还是赤手空拳,也没有制式军装。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面骂挺进师为“匪”也不算过。但是,这支队伍着装虽破但干净齐整,枪械虽差却擦得铮亮。士兵们更是一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这支部队的前身先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是挺进师,是红军七军团和十军团组成,统率过部队的是红军杰出的将领寻淮洲、方志敏等。经过多年内战消耗,原来七军团、十军团的老骨干不太多了,但又充实了许多新的血液,有浙西南、浙南和闽浙边的一批工农子弟兵,有温州、上海等城市的流亡的知识青年。部队的武器很落后,但是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是很强的。战士们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义无反顾,走向皖南,奔赴抗日前线。
粟裕首先致欢迎词:“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上,凡是团结的、统一的都能有效地抵御外侮。今天,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濒临着亡国火种的危险。‘国共联合,团结抗日’,适合世界之潮流,合乎民众之需要。我们要为国共两党的团结抗日,为加强民族统一战线,为增进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大团结,为驱逐日寇、光复中华而努力奋斗!”
黄绍竑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造的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国共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让我们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以中华民族的大义和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同捐前嫌,共竟祖国抗敌大业,乃千秋功业。我们必将打败日本侵略者,将其驱逐出国。预祝大家开赴前线旗开得胜,为国家为黎民多立战功!”
粟裕和全场指战员一起振臂高呼:
“坚持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