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义想定,就出声对青衣小厮说道:“走吧,先带我去看看情况。”语气带着平静,足见吴郡朱氏子弟此番闹事,并没让他慌乱。
不过收容流民,充实秣陵的人口,这是朱魁定下的大事,是不容有失的,因而才留下马元义等三人,这最有管事能力的三名手下,马元义为主管,赵达和吴范为副主管。
朱魁办理的粥棚设立在秣陵城外的渡口附近临水的地方,此时距离黄巾起义爆发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了,各地离家的流民经过了几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远远的离开家乡,很大一部分来到了江东地区,而大量的流离失所的百姓听闻秣陵这里有善人朱家大办救济活动,因而纷纷赶来者,众之又众。
一名名面sè饥黄的百姓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的上前领一碗粥,在到旁边领一小袋米,最后再到一个会识字的执事面前,做姓名,籍贯,长处等粗略等级,以供统计安排后,看看是安排这些人去开荒,还是安排一个地方提供工作,或许是朱家的店铺,又或许是其他与朱家交好商行等等进行一系列安排。
总之不能目的只有一个,就你们可以,但是这些流民必须留下生活。
马元义与青衣小厮,径自穿过长长的粥场,来到后边的深处的粮仓,当他到的时候,那几个闹事的吴郡子弟已经先带着朱老实到了,赵达和吴范两个人正在行礼着。
“见过太公!”
两人道了声,正正经经的行了个下礼,朱老实笑呵呵的接受了。
人总是会变的,爆发富起来的朱老实自然也不落后,初时,吴范和赵达刚刚到访朱家的时候,朱老实面对两个有见识,懂五行术数的奇人先生,突然对自己礼遇,那是无比的受宠若惊,有不信,有做梦感,更有惶恐。
然而人终究是适应xìng的极强的动物,一段又一段时间的习以为常,时rì长了,农夫成了太公,朱老实自然也对这些礼仪才是习以为常起来。
朱老实亲切与赵达、吴范两人走在一起,询问了几句近况,甫一抬头也见马元义到了,远远喊着:“马先生也来了。”
“见过太公!见过张小姐!”
马元义那带着磁xìng的声音远远传来,让人感觉无比的舒坦,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一步步走近,接着对着走来的朱老实和侍候在旁的张小妹一并见礼着。
见礼后,马元义不经意间与赵达、吴范交换了下眼神,便抢先开口道:“不知何事劳烦太公亲自前来粥场,你老知会一声,元义自当前去效劳。”
马元义、赵达、吴范三人几年来一直都是儿子朱魁的左膀右臂,这些朱老实都是知道的,故而对着三人一直都有一定的尊敬和信任。
不过刚刚吴郡几个子侄跑去他的跟前打小报告,说马元义三人狼心狗肺,趁朱魁不在之际,私下大开田庄数年来存下的粮食,要免费全部供应给南下而来的流民们,给吃给住,还有许许多多后续的救援行为,直到所有流民全部落户为止。
其中必有猫腻。
朱老实初一听,也是一愣,这些年,他也拿过一些钱,做了一些善事,不过几个子侄报来粥场的规模,加上今rì初看之下,他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善举太过了,与人为善,积yīn德,这是好事。
但是天灾**,可非他朱家的罪责,因而略尽绵力就是了,救济太多,就变得有些愚蠢,若伤及朱家这几年建立起来的根本,那就大大的不值了。
子侄们的这些话和解释,让朱老实深以为然。
“马先生,老夫听说,你要大开田庄的粮仓救援这些流民,还要把府中这些年来存的收益全部用于这流民身上,此举是否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