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无论是乌孙的猎骄靡,还是月氏人的阿度拉,两者都是当年战争战死者的直系后代,复仇的火焰永远燃烧在他们的胸膛,即使是死也永不会熄灭。
但是不可否认,几十年过去了,两者的战争方式和战略思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乌孙人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导,在大草原这是永恒不变的战争方式。
但是月氏人,这些在经历了与西方最强帝国的后代,马其顿人的遗留帝国的战争之后,他们的思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这支军队视阵型为生命,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山脉进攻是他们的选择。
大月氏不同于遗留在草原上反抗的小月氏,在和西方的战争过程中,马其顿步兵方阵令他们吃尽了苦头。在这个没有马蹬和马鞍地草原之上,那些持着数米长的长矛,采用层层推进,潮水进攻的马其顿方阵,确实是这些骑兵的克星,也令乌孙人吃到了苦头。自十月初交战以来,马其顿步兵方阵曾一度所向无敌。多次击溃了乌孙骑兵的进攻。
但是很快,随着战争的进程,乌孙人迅速地找到了这一方阵的弱点。
那就是,这个步兵方阵,在转向地时候,通常很容易出现失误。导致阵型崩溃,而崩溃了的阵型,是无法对抗骑兵,甚至他们无法自保!
很显然,马其顿人的战争智慧不怎么样,至少他们不如同一时期的秦帝国,因为秦帝国也有这样的方阵。但是,秦军的方阵却没有这个弱点,因为秦军还有其他辅助兵种,譬如压制敌人冲击地弩兵,譬如负责保护长矛方阵的步兵,这一战略结构,曾经使得战斗力和灵活性远超乌孙人的匈奴骑兵,一溃千里。不敢南下放牧。
找到了月氏人王牌的弱点之后,乌孙人迅速的采用主力引诱。两翼包抄,再以骑兵袭击月氏人后方的战术。迫使笨拙的步兵方阵自己出现错误,从而一举歼灭。
战争进入拉锯战之中,眼看着冬天即将结束,不管是月氏还是乌孙,都不可能接受无法在冬天击败对手地代价。
因为到了春天,匈奴人必然有所动作,匈奴人不是傻瓜,他们不可能在春天来临后不对北方用兵。
因为现在草原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不管是匈奴人还是乌孙人,又或者是月氏人,都在和时间比赛。
假如乌孙和月氏无法在这个冬天分出胜负,那么很明显,匈奴人的大军将横扫过来,击败一切敢于向他挑战的民族!将战败者的牲畜以及人口变成他们的资源,然后再回过头去击败带给他最大威胁的中原人,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民族,确定其霸权。
而假如在这个冬天,乌孙或者月氏分出胜负,那么同样将很明显,胜利者在得到失败者地人口以及牲畜之后,下一步将闪击大宛,从而杀出一条可以直接和中原取得联系的通道,到时候,假如乌孙人取胜,那么情况可能还好些,因为乌孙人到底还是有可能胁迫匈奴人签定平等条约,从而成为草原以北地霸主,与匈奴划地为居,但是胜利者倘若是月氏,那么一切就又将完全不同。
在得到了大量的人口以及牲畜之后,月氏将成为匈奴霸主地位地最有力挑战者。
他手中的奴隶和牲畜将为他从中原手中换取大量源源不断的军械,甚至还可能与大汉国形成同盟,夹击匈奴。
到时候,匈奴人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应付双线作战,更何况鲜卑,乌恒也并非傻瓜,一旦这个局面出现,那么草原上将重演乱局,而最肯定的失败者将是匈奴。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话将与当时的情况完美结合。
匈奴要保住地位,那么他就必须在春天来临前,先击败乌孙和月氏,前提是这两个民族到那个时候,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一个保住地位之战的开始,在南方,中原帝国的军队已经磨刀霍霍,随时可能给匈奴人以最致命的打击。
匈奴人尽管不愿相信,但这是事实,那个两年前还畏惧着它的帝国,如今已成为它最大的敌人。
不管怎么说,匈奴的高层已经很清醒的看到了,只有击败草原上的挑战者,他才有资格与大汉一战,才有谈判的筹码,否则便只有灭亡。
而乌孙和月氏也将为了一线生机,而拼杀!他们清楚,这个冬天,是他们唯一的机会,等到了春天,匈奴人就将从内战的阴影走出来,以完整的军队来对付他们,不管他们之前是否挑衅过匈奴,为了生存下去,匈奴人必然攻击,而他们则必须在这个冬天结束战争,并灭掉大宛。
现在已经十一月了,距离春天还有三个多月,月氏和乌孙终于失去了最后拉锯的耐心,他们必须决一死战,胜者将有可能成为草原上新的主人,并赢得一切,失败者,永远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