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风起大汉> 第二十二章 淮南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淮南王(1 / 2)

 果然,韩则献上的手抄本《道德经》得到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关注,等到知道这种纸虽说制作工序复杂,但是胜在成本不高,可以大规模推广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惦记上了。

刘彻心情大好,直接给韩则加封了两千户的食邑,如此太皇太后还觉得太薄了,朝中一干人,自然也没有人不识相地反对。刘彻一个高兴,便让石渠阁中的那些博士们又多了一项差事,将整理出来的典籍誊抄在纸上,并加以注释。还兴致勃勃地宣布,日后要在各郡设置郡学,真正实现教化天下。

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但是,所有人都对此激动万分,毕竟,修订典籍,教化万民,这可是名垂青史的大好事啊!

眼看着入了冬,天气越来越冷了,要到新年的时候,各路诸侯藩王都要进京觐见的,而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淮南王。

淮南王这一支说起来也是挺倒霉的,现任淮南王刘安他老爹刘长还是文帝的兄弟,后来被吕后折腾了一番,最终,文帝也就剩下他那么一个弟弟了。

开始的时候,文帝对这个硕果仅存的兄弟还算照顾,封给他的封地可以说是广阔肥美,当时的淮南封国可比现在大多了,不过,人总是不知足的,刘长日益骄纵,最终将自己的封国干脆的变成了国中之国,赫然不肯听从中央的命令,要自立了。

这样还不算,搞到最后,刘长甚至勾结了匈奴和闽越人打算叛乱,自己做皇帝了。

文帝也不是什么好打发的人,问罪之后,又顾念着所谓的名声没有直接下手杀他,而是要将他流放。结果,刘长饿死了在半路上。无论是刘长自己想不开,还是文帝暗中下了手,淮南王一脉跟中央其实是结下了血仇的,只是没人戳破罢了。

后来,又因为民间有传言说文帝刻薄,容不下自己的兄弟,无奈之下,只好又捏着鼻子将刘长的三个儿子都封了王,其中,承袭了淮南王的便是刘安。

比起他那个几乎称得上荒唐的老爹来说,刘安的名声简直清白得有如处子一般,在皇家之中,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可以说是贤王中的贤王了。

在大众的舆论中,这位淮南王为人很是谦恭好学,又交游广阔,简直就是孟尝君那样的人,养着不知道多少门客,摆出一副崇尚道家黄老之术的模样,可以说,他是黄老的一面旗帜。

在这个儒家和道家争得快要你死我活的时候,这位淮南王很是欣欣然地带着他主导编撰的一本可以说是道家经典的《鸿烈》往长安过来了。

刘彻虽然知道淮南王一脉对中央的恩怨是非,不过,他却很自信的认为,不论如何,淮南王还是刘家人,这位长者的到来,可以帮助他对抗越来越让他不爽的几家外戚。

而淮南王跑过来的意思无非是听说如今皇帝跟两宫之间都闹得有些僵,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和睦罢了。而太皇太后很明显虽然老了瞎了,可是,依旧是最说得上话的人,虽说淮南王没有赶得及过来给太皇太后祝寿,不过,有一篇《鸿烈》作为新年礼物也是不差的。

淮南王打的主意也就是好好讨好一下太皇太后,若是能够说动太皇太后废了刘彻,让自己掌权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可是,他也不想想看,他跟太皇太后是什么关系,那就是仇人!当初杀了他老爹的,就是老太太的丈夫。而且,就算没有这层仇怨,但说文帝当初也不只有景帝一个儿子,哪怕不是她生的,她也有一个嫡母的名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