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铁翼鹰扬> 第十二章 闪光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闪光行动(1 / 2)

 当第一缕阳光撒在新生不久的兰州城上时,对于人们来说,美好的,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天气很好,天空看上去高高的,几片云轻轻的从城市上空略过.劳拉拉开了窗前的玻璃,一股独特的树林的味道扑面而来.她惊喜的用力嗅了嗅,没错,是树林的味道!可是这不是城市吗?哪里来的树?等等,那是什么?她吃惊的看到楼下一排大树耸立在路的两边,这个城市充满了绿色!马路两边,空地上,甚至大楼的顶端!这是一个森林城市!!初生的朝阳下,这个绿色的城市一片生机勃勃!劳拉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颤抖着,她的心在飞翔!她似乎回到了小时,回到了那个祖父房子边上的森林!良久,她拿出了相机,将这美好的一幕永久的保存了下来!

上午八时三十分,在用过了有西北特色的早餐——泡漠以后,各位名记们心不甘情不愿的被外交部的林大部长从饭桌上拖起来,直接拉到了大街上!太阳还不算太猛烈,加上道路两边苍翠的大树,名记们心情大好.在林为康部长的带领下,这个特别观光团沿着这个城市的主要道路之一——人民路向市中心的方向进!路边不时的有骑着自行车的人们飞身而过,友好的冲着这个观光团点头打招呼.这些新兴的市民衣着考究但是并不华丽,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向上的精神,不同于南方国统区那种病态的感觉,给给位名记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条大道叫做‘人民路‘,是两年前我们在改造兰州时修建的主要城市交通道路之一.它采用双向6车道,用优质的混凝土铺成!林为康不徐不急的从容介绍道.

名记们冲着这漂亮的公路出一阵赞叹声,一个法国记者问道:部长先生,恕我直言,那些划在路上的白色的线和中间那条漂亮的黄线有什么作用吗?是为了使道路美观吗?

哈哈,美丽的小姐,您问到了关键问题,这些线不仅能够使路面看起来美观而且更有很使用的价值存在.诸位请看,那条黄线正好不偏不倚的划在道路的正中央,黄线的这一边的车辆是往我们要去的方向行驶的,而那边则正好相反.至于那些白线,请恕在下买个关子,等各位到了前面的路口就自然明白了!林为康一脸神秘的道.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十字路口,林为康笑着指着红绿灯道:这个就是我们的交通灯了.为了使我们的交通有秩序的行进并且减少交通事故的生,我们使用了交通灯!大家请看,当绿灯亮起的时候,这个方向的车辆就可以向这个方向移动了,而相对的其他方向的车辆就会停止移动.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那些白线的作用了吧,哈哈,没错!他们就是用来划分车辆要行驶的方向的!

各名记纷纷掏出自己的相机开始拍照,还是那个法国记者追问道:啊,亲爱的部长先生,这是一个聪明的办法解决交通混乱问题!但是行人怎么通过这个路口呢?也和车辆一起吗?

不,美丽的小姐.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大家请再看!林为康指着面前的人行横道介绍道:我们称这个为‘斑马线‘,这个就是我们过马路的通道了!您看,就在对面是不是有一个小巧的指示灯呢?

名记们好奇的点头,看着对面那个小巧的交通灯上显示的红色的站立着的人型符号.突然,像变魔术一样,红色的人型符号变成了绿色,小人的腿居然还做出了走动的样子.大家惊呼起来,真是神奇!在林为康的带领下,他们飞快的向马路对面走去.可是有两个人却迈不开步子了,我们亲爱的傅作义将军和陈长捷将军的下巴已经掉了下来.阳光下的兰州城带给他们的是何等的震撼!那外型现代的楼房,漂亮整洁的大道;在阳光下出致命诱惑的整体式玻璃橱窗;那小砖块铺成的,带有花坛的用于步行的道路;那林立的路灯和五颜六色的广告牌;那不时在身边驰过的公共汽车和小轿车,这是天国吗?有那么一段时间,两人甚至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这不是梦里的天堂?怎么可能在现实中出现?这里真的是中国吗?两个家伙像梦游一样痴呆的东张西望,此刻哪里还想得起自己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那情形就好像是两个刚从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出来的穷小子第一次来到大城市那种感觉:诚惶诚恐带着那么一点好奇和羡慕.

好不容易将这两个被吓的有点痴呆的家伙连拖带拽的拉过马路,大家才继续上路.穿过一个街心公园,在领略了江南婉约式的小桥流水后,他们终于抵达了第一站——兰州城的第一个现代化社区,整个西北城市改造工程的第一个典型模范社区——安阳新村!

几个民选的居委会干部早早的在门口等候了,看到这么一大群人过来立刻知道客人们来了,带头的王大妈正了正领子,低声对身边的一个大姑娘道:小刘,他们来了,你去通知一下小三他们,可以准备茶水点心了!姐几个,他们远来是客,我们走几步迎一迎吧!

几个大妈立刻笑着迎了上去.

劳拉看到社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整洁!社区的门口用大理石铸造了一个石碑模样的东西,上面好像写了几个中文,经过介绍得知上面写的就是这个社区的名字安阳新村!整个大门口除了这个石碑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优质水泥铺成的道路从敞开的铁栅栏式的大门延伸进去,路上没有一点的果皮纸屑,路的两边隔着一个不远的距离就是一个花坛,花坛的背后还种了一排不知名的树木,尽管已经是11月了,那些花草树木还是旺盛的开着.

名记们心情愉快的沿着大道向前走,社区里很安静.这个时候的人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有一些老年人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晒太阳,显得很悠闲.社区的房子是典型的商品房,外观以浅色调为主,一般在1o——12层左右,有两个电梯用于上下.

几个记者当即提议要进去看看,于是王大妈带着他们朝标有23幢的居民楼走去,刚进一楼的时候碰到一个穿着青色制服,提着大盒子的小伙子出来.王大妈笑着和他打招呼:小陈,忙着收牛奶瓶啊?

小伙子憨厚的笑了一下:王主任,快了,还有几幢就收完了!

一边的翻译介绍道:这个小伙子是来回收牛奶瓶的!

一个英国记者好奇的问:你们中国人也有很多人喝牛奶吗?

一边的林为康笑道:中国疆域很大,各地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不过,我们政府有一个‘阳光‘工程,其中的项目之一就是免费为我们辖区内记录在册的所有18周岁以下的孩子每天提供一瓶牛奶!根据我们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牛奶中富含很多营养物质,对于正在生长育的青少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呵呵,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的希望啊!

一个南方的记者目瞪口呆道:全部的孩子!那不是要一大笔钱吗?

林为康一笑而过,一群记者被分成5队,由几个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外交部的几个官员陪同,坐上了两部电梯上去参观了.

这边王大妈已经敲开了一楼的一户居民的大门:李大姐,您那口子在家吗?这是我们政府邀请的一些记者,想来您家看看!好么?

那李奶奶赶紧将一群人让进了家里冲着里屋喊:老头子,家里来客人了!把你那书放一放给泡点茶来!

7个好奇的记者和傅作义他们进了屋就没有安生过,东看看,西摸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