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神话话神> 第一百四十六章 铸造兵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六章 铸造兵器(2 / 2)

青风让匠人们继续冶炼蓝色的铜锭,自己却开始研究新炉和旧炉的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啊!青风在一个刚造好,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新炉边上看来看去。除了新炉表面的灰桨比较多一点,旧炉里地炉壁已经烧结或凝上了铜液以外,青风真看不出有什么差异。

呵呵!难道这些作为灰桨的泥沙里,有能够除去杂质的东西?

青风在炉边傻笑了一阵,觉得这个可能性太小。

铜匠们已经够开心了,由于青风带来的新技术,铜的产量绝对已经暴增,不再是需要从巨量的矿石费力搜寻紫铜块或红铜块了。也不需要不停地建新炉。只要把所有的铜矿石先炼成蓝色的铜,再用坩锅炼化一次,就会有一定比例地铜锭产出,这个产量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但青风还是不知足。从匠人们地实验中,青风知道已经在坩锅中炼化过一次的那些蓝色铜锭不能够再次炼化,或者说不管怎么炼化,得到的还是蓝色铜锭。

这让对三次炼化的希望化为泡影。半个月以后,面对成堆的铜锭,连青风都已经对进一步的探究推动了兴趣。

可就在这关键时候,一名匠人的鲁莽举动让青风再次燃起了希望。炼铜结束后地火是不能用水熄灭的。一般是等它自动燃完为止。有一名匠人心痛这些燃剩的碳,试着用泥沙倒在上面,结果保留下来不少的木碳。

但这一次的匠人动手快了一点,抬坩锅的人还没有将坩锅抬开,半盆沙已经倒了过来,结果有一小半沙子进了坩锅。

铁郎在一边臭骂,让其他匠人赶紧把坩锅重新放到火上,继续冶炼。以图把沙子从铜液中去除。

谁知这些沙子逐步融了一些在铜液中。再也清不出来。

匠人们心痛无已,却舍不得将铜液放弃,只好继续冶炼下去。过了一会,竟然从铜液中浮出大量浮渣。和先前的冶炼结果一样。

等铜液出现先前的颜色,冶炼匠们开心起来,将铜液例入铸模。

“主公!出大事了!”铁郎疯一般地跑来向青风报告“矿工们炼出好铜了!好多好多地好铜!”

“这有什么?我们地铜锭多得都运不完!”青风不以为然。

“不是!——”铁郎都开心得有点喘不过气来“——是——是没有蓝铜了,全是好铜!”

这怎么可能?等青风看到眼前的三块铜锭时,不由得青风不信,大部分的铜锭已经呈黄中泛红的颜色,只有最后地那一块铜锭底部有浅浅的一层蓝色,面上也略浮了一些。

也就是说,只要坩锅底部剩一点铜液倒掉,将得到大量的接近纯铜的铜锭!

青风喜出望外!而且和先前的黄铜不一样,这个铜锭要纯得多,但也比较偏软。上品的铜,的确是上品的铜。

青风可以预料自己这回是发达了!

没过多久新问题又来了,荒野之地地处内陆,距离大海实在太远,以前所要食用的食盐都是从咸水湖中提取的,这个咸水湖方圆十里,湖中的水从来都没有干枯过,据老辈人讲,这个咸水湖通过地下暗河与大海连通,所以从未干枯过。依靠咸水湖,荒野之地的食盐倒也能自给自足,现在随着人口的膨胀,食盐已经供不应求了。

“食盐?”青风念叨着。记得在以前飞机经过沿海地区的时候,看到地面上有一片片的方田,自己脱离社会很久了,也不认识,曾问邻座的人:“海水也能用来种稻?”招来一阵嘲笑,后来才知道,那是盐田,是用来晒海盐的。海水要在这样的盐田里经过长时间的静置,沉降掉杂质,水分蒸发,盐的浓度增加,再析出盐。

这和荒野之地将咸水湖的湖水用麻布过滤以后再煮,有相通之处。

海边制盐,人是用海边岩石上的天然浅石坑晒盐,方法是简单了,但没有过滤,也受天气和石坑大小限制,产量有限,质量也差。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得有较大规模的“坑”,也就是后世的盐田。二是像上次一样,用锅煮。

盐田青风没调查过是怎么样做的,但在距离咸水湖边不远的地方挖一方田还是比较好办的事情,至于效果怎么样,就有待实践检验了。

煮也是必行的办法之一,在盐田工艺没有完善之前,煮是最省事的办法。这就要求得多做几口大一点的锅。

青风让人们立即将几口锅架起来。用洞中的木桶挑来咸水湖的湖水倒入锅中。

这时多数人都猜到青风要煮海盐了。但这一次用的工艺要复杂一点,不仅是煮干而已。

第一锅海水煮到只剩一小半时青风就叫人“釜底抽薪”了,第二锅则直接煮干。第三锅是煮到一半又加入海水继续煮,反复多次。

结果,第一锅冷却后逐渐析出了白色的盐晶粒,但量很少;第二锅很快得到了较多的海盐,但和晒出来的盐一样,杂质较多。不过这也足以让人一阵欢呼,毕竟比他们晒盐快得多了。

第三锅里面,盐的数量更多,而且比较纯地盐和杂质是相对分开的。盐在面上,杂质沉了底,煮干以后可以比较容易地将盐和杂质分开。

比较了一下,最后一种比较可行,这一点其他的人也看出来了。

不用青风交待,七八口锅都架了起来,所有地人都忙开了。挑水的挑水,伐木的伐木。

第二天,一半的骑兵被青风带到稍高一点的坡地上,找了一块土质较松软的地方,开始平整出一方“盐田”。

但这个实验却很快宣告失败。引来的湖水很快就渗干了,田里只剩下一层薄薄的水渍。

青风不甘心,叫来骑兵,骑马踩了一通,将田底踩实,再人工修平了一下。倒入湖水后。青风就蹲在盐田边,一直到看见水基本不渗了才放心。接下来是照葫芦画瓢,在稍低一点的位置也做了一块盐田。

天色渐晚的时候,已经做出了“梯田”式的四块盐田。除了第一块田里放满了海水,大约有10厘米深,其他几块田都只放了不到一半的容量。

初秋地太阳还比较火暴,两天过后,最高处的那块盐田里,海水的总量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下面几块田已经基本上干了,土面上有一层明显的盐霜。

青风没让他们去刮那层薄薄的盐霜,而是把最上一层已经澄去多数杂质,浓度大大提高的海水放入下一层的盐田,继续曝晒,最上一层地盐田里,又重新装入新的湖水。

再过两天,在最低层的那块盐田里,终于看到了“白花花”的盐,口感跟后世的还有很大的区别,不知道是不是后世的盐加了碘还是眼前的这个盐多了什么东西。但盐田里厚厚的一层盐已经可以直接装麻袋了。

所有的人看得乐开了花,这个盐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以前的好多了,杂质比煮出来地更少,纯度更高,关键是在不费柴的情况下,产量大大提高了。

请求推荐票

(看小说到顶点小说网www.23us.com)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