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武侠.历史> 取消历史的历史教科书废掉也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取消历史的历史教科书废掉也罢(1 / 1)

 有争议的上海二期教改历史教科书最终被停用,引起部分编者和知名学者的一片不满、惋惜之声。

最普遍的抱怨,是此举“扼杀了思想进步”,是过去那种将历史政治化的保守思想的回潮与延续,并且妨碍了学者表达“鲜明文化态度与选择”、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初针对教改的批判有偏颇,是以偏概全。

让我们且撇开那些纷繁的争议和复杂的理念,只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又是高中历史教科书?

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回答,历史是后人对前人语言、思想、行为,前代所发生的事件所作的纪录,高中历史教科书则是尽量以客观、准确的语言,将历史的来龙去脉阐述给中学生的教材。

只消明白这点,那么是非不难明辨:在“教改二期”高中部分,王朝更替,国家兴亡,革命与战争,殖民与反殖民等等传统的历史编纂内容全部消失,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所有的历史时代都不见了,代之以“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等泛泛而谈的东西。上完这套教材,你基本上不知道各个西方国家的盛衰,也不会知道中国近代的屈辱,你也看不到十月革命,法国革命,既没有唐太宗和魏征,也没有岳飞和秦桧,如果单从这套书了解历史,你甚至不会知道从猿到人之后,中国到底经历了哪些朝代,试问,一套没有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的“历史教科书”,教得是怎样一种历史?

有些编者争辩说,高中教材只是教改的一部分,上面空缺的内容早在初中教材中就载明,无需浪费时间再说一遍。但就在“教改二期”初中课本里,历史上分裂的朝代,如魏晋南北朝等,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干脆不写,而所有关于农民起义的内容干脆统统消失了,这样一套把历史剪裁得千疮百孔、缺失无数的教材,如何能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同样的历史事件,初中、高中、大学都应教授,只是深度不同,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为什么到了某些学者那里就成了“浪费时间”?退一万步说,如果真觉得是浪费时间,那么为什么不干脆取消高中历史,取消教科书,而偏要出这样一套根本不符合历史教科书起码要素的“历史教科书”?

还有一种论调,说在教科书里淡化政治色彩是“历史的进步”,在书中淡化一些“不美好的东西”,如某些人物,战争及暴力等,是“让下一代少一点仇恨感”,这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论调:历史就是历史,作为后人,可以对历史上的人或事作出自己的判断、评论,却无权将事件本身抹煞、封锁,不让后人得知,这实际上等于把自己的历史观(或者“自由”)强加于人,却剥夺了下一代对历史事件分析思考、并独立形成历史观的自由。中国古代有所谓“春秋笔法”,曹丕篡汉可以曲解为“禅让”,宋徽宗被俘可以隐讳为“北狩”,这固然是一种陋习,但魏兴汉灭、宋室播迁的事实终究还能看出,相比之下,“教改二期”将众多史实、人物及最基本的重大历史脉络删得面目全非,岂不是以大谬纠正小谬,越改越糟了?照这些先生的逻辑,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国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屠杀陈列,岂不都应该关门大吉,因为他们都是纪录了“不美好”的历史污点?

再说,以前的历史教科书固然存在过度政治化的问题,理应修正,但“教改二期”教科书的某些修正,如不谈农民起义,不谈朝代更迭和分裂历史,甚至“为什么蒙古能迅速统一”的答案被写成“人民都希望统一”(照这逻辑“三国为什么出现”则是“人民都希望分裂”了,岂有此理),这种与常理相悖的写法,难道不带有一点“政治化”色彩?或者如某些编者、名流所言,纯粹是为了“学术的自由”?

古今中外,曲解、阉割历史的史书比比皆是,但抹煞历史的史书却绝无仅有,“教改二期”的终于取消让我庆幸,中国终于没有成为那个不光彩的例外。还是那句老话,历史就是历史,你可以反驳,但无法取消;学术自由理应尊重,但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兜售自己的自由,而剥夺了数万学子了解、学习、思考、认同或不认同的自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