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后来,杜清和的爷爷也没赚到几个钱。倒是杜父颇有本事,进了工厂工作,算是有了一个编制。哪怕是后来国企改革,员工下岗,杜父也还是留守住了工厂。当然了,那些年能不下岗的都是被羡慕的对象,但是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很多一些下岗的工人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操起“贱业”,做起了生意。一不小心,就成了有钱人。
所以,村民们很纳闷,杜父都还是一个蓝领,杜清和哪里来这么多钱?
“村长,你以为我们会因为村宴的事就同意少钱承包土地吗?想都别想!”
这是已经嫉妒红了眼的村民,恨恨地看着杜清和。
杜清和认得这人,这人姓董,叫董华康,和他老爸年纪差不多。当年遴选工人的时候,杜父被选上了,他没有被选上,于是在村里蹉跎了一辈子,对杜家那是一向视为仇寇的。
农村里都是这样,大家过得不好不要紧,但是有一家过得好了,所有人都恨不得把他拽下来。
别以为这是说笑,实情就是这样的。就好比捉了一只螃蟹,还怕它会从竹篓里爬出来;但是捉了一竹篓的螃蟹,根本不用怕它们会跑。因为但凡有一只螃蟹要爬出来了,就有无数螃蟹在下面扯它的后腿。
为什么有见识的人,都要拼命脱离社会的最底层?就是因为这样:人均资源越少的地方,人越难淳朴。
在生活的最底层,无知、愚昧、嫉恨、使坏并非单纯语言的抨击,而是绝大程度上的事实。有人说,死生线下,相残相伤,贫富线下,惨淡艰难。即便是亲兄弟姊妹,在底层的生死线上遇到利益瓜葛,也会鱼死网破,甚至骨肉相残。
杜清和曾经听过杜父讲过这么一件事,他们厂子最后一批允许子女接班的内退顶替,所谓内退顶替,其实接班就是父母退休后,由子女办理手续,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但不一定要继续做父母原来的工作。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上山下乡制度废除,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待业青年,为了解决子女就业,接班之风愈演愈烈。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这种接班制度才逐步取消。
那一年,有一家仨兄弟为了抢这个接班人的资格,几乎天天在互殴,其中一个被打成脑震荡住进了医院,另外两个在昨天,一个给另一个的食物中下毒,闹出了一条人命!
杜清和那时候无比震惊,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亲兄弟能为了一份并不怎样的工作下得去狠手?后来杜清和才明白,在大锅饭时代,一份这样的工作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