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民国之国术宗师> 第133章 京城八卦掌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京城八卦掌三(2 / 2)

这串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

原本董海川的脾气,是一招练不好,你就别跟我学下一招,徒弟们也都学一招,就练成一招,所以当年有很多人先学了老三掌,把功夫下在单双顺这老三掌上练出来了,才敢再学后面的招式。

单换掌讲究出手成招,一下见成效,双换掌是继单换掌后接二连三打击,顺式掌是顺对方来手劲力方向,顺势而化而打。刘凤春一个单换掌学了三年,出手就是这一掌,变化无穷,对方挡不住。

可当这些人再拿老三掌去教徒弟就不成了,先包括形意拳在内,都开始扩充套路。八卦掌从老三掌到老八掌,到八八六十四掌,花样越来越多,吃功夫的越练越少。

其实在董海川郭云深那一代,哪有几个套路?

八卦门头几起坟头拜师,引起的还只是不满。可到后来,欺师灭祖的也出现了,学了董海川的八卦掌,又改了传承的的有好几家,很多事情还都发生都在天津,在李存义和张占魁的大本营里,这事儿,有那么点意思。

八卦刀是八卦门真正的、也是最根本的主要兵器,可原始八卦刀,就那么几下子,招式多的,都是串过来改的。程庭华擅长子午鸳鸯钺,尹福擅长状元笔、护手钩。后来又发展出剑、短棍、双头枪,也都很简单。至于直趟八卦、擒拿、八卦门的太极拳,跟董海川的八卦掌都没什么关联,甚至不符合董海川所传八卦掌的理念。

在董海川活着那年代,老三掌练不明白,还敢有心思练别的?

可董海川去世后,有人编太极八卦长拳,却又怕被同门嗤之以鼻,跟同门解释的原话是:我就是这么玩一下。

他倒是玩出花来了,反倒没了八卦门的名声,这也是八卦门变的保守的原因。

可时代变了,最终无可奈何。

有人说,董海川的子午鸳鸯钺及八卦转掌为了适合手持镰刀群战或林间作战而演练。这倒符合拳理,拳头上带拳套,打人的份量会减轻,带上铁指套,打人的份量会加重,手拿把镰刀,肯定杀伤力更强。

至于事实,无关紧要,反正就是一说法。

王洪听了这一耳朵的各种说法,真是大开了眼界。

------

每章一说:国外武术界研究过原始武术:在平原地带,武技风格突出远距离攻杀技术,多使用较长的器械,对于徒手练习偏少,这与明末清初的思路是一样的;在地形地势复杂的,武技风格侧重中、近距离格斗技法,短器械和拳脚的踢打摔拿技术比较丰富;而与外界交流少的,基本以最为原始的刀技为核心,同时兼顾徒手格斗技术,比如泰(傣)拳与傣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