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民国之国术宗师> 第144章 三皇炮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三皇炮捶(2 / 2)

十八岁时经人介绍,进了会友镖局。

会友镖局是京城八大镖局之首,名字取自以武会友,在镖局中,开的最早,关的最晚,信誉最高,规模最大。其经营范围比今天的安保行业还要广泛,凡是人货钱物,水旱两路沿途保护、看家护院,都敢说能保护周全。

那时的镖局实际上是一个个武术门派,会友镖局属于三皇门,镖师多达上千人,全是三皇门的弟子。

三皇者,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拳以此立名曰“三皇”;又因该拳出手如捶,发劲如炮,故名炮捶,合之则称“三皇炮捶”。

李尧臣进镖局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师。

他的师父宋彩臣是宋老迈的得意弟子。宋老迈的绝招是“夫子三拱手”,以一套搓、刁、掠、带的手法,加上“本力勇”,被人称为神拳宋老迈,这套绝技使得三皇炮捶的弟子,罕见对手。

李尧臣在镖局里除了学习三皇炮锤、六合刀、大枪等各种武艺,还学习了水上功夫、暗器和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的轻功一类。

在镖局里除了武艺要高,更要学江湖规矩。遇上劫镖的,要特别和气的用江湖黑话好言应付。黑话内容不外两点:第一,彼此都是一师所传,是江湖上的朋友。应当讲江湖义气;第二,镖行必须承认你这碗饭是朋友赏给你吃的。对方问:“穿的谁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问:“吃的谁家的饭?”就答:“吃的朋友的饭。”两下里拉过一阵黑话,一般都可以平安无事,放你过去。

要是两下没说好,就得拼命护镖了,所以江湖规矩在很多时候,比武艺还要管用。

走镖是高危行业,死在劫镖的手里时有发生,到了后来,大家都用上了步枪手枪,死伤更是常事。

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做了近三十年保镖,凭着手上的功夫和江湖上的名声,一直做到了会友镖局解散。

918后,二十九路军调到北平的一带,准备迎击日寇,29军的副军长佟麟阁便请来了北平国术名家李尧臣,到他的部队中去教大刀。

29军有很多国术高手留下的刀法,其中的无极刀是李尧臣所创。

这趟刀法实战性很强,挥舞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动作简单有效,增强了士兵白刃战本领。

由李尧臣等国术大家们教出来的29军大刀技术,在长城要隘喜峰口战役中,取得了一场大捷,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但要说明一下,这是一场杀敌5000,自损过万的惨胜。

大刀队为此立了大功,也曾让日军头痛了一阵。

可大刀毕竟是冷兵器,先天不足,与现代武器的代差决定了只能使用在特定环境下,整个抗战,只有头几次把日本人打的措手不及,后来就只能成为一种精神武器。

有个冷笑话。

二十九军大刀队因长城抗战而名扬天下,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的《大刀进行曲》,被到处传唱。社会各界纷纷组成慰问团前来劳军,各报记者也蜂拥而至。

但是,很多人居然相信了是大刀决定了胜利,没给二十九军补充多少现代武器,却送来了无数大刀。

这让二十九军的将士们哭笑不得,枪炮齐全、子弹充足,谁用大刀啊?

------

每章一说:国术圈有个很扯的思维,把师承和辈份看的很重。有个好师承或者好血统,甚至辈份高一点,就好象自己也跟创出名号的先人一样,也摆起了臭架子。民国前,形意拳、八卦掌两个门派,见到大辈,如同见到家里长辈般,还要行跪礼,可民国后,再没此现象了。因为民国后,不光一大批辈大年龄小的娃子进了师门,还有很多弯弯绕绕的人,人情入门、坟前拜师,甚至自抬辈份的都不罕见,这给正统教徒弟的传承造成了困扰。于是大家开始各论各的,本门同枝的,还如以往。对于其他人,有交情的论交情,没交情的看功夫,再也看不见了师门如家门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